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
签到
】
智汇超市
智汇超市
外卖
优质店铺
便民
搜索
首页
社区服务
智汇超市
便民
圈子
活动
聚优惠
资讯
搜索
资讯
去年拍牌收入77.5亿同比减10亿 支出增加54.4亿元,用于公交优惠换乘补贴、轨交更新改造等
2015-03-31 08:48
据“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财政局昨天发布了《上海市2014年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使用情况》。 数据显示,2014年,本市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77.5亿元,加上了60亿元期初余额合计为137.5亿元,2014年支出合计128.4亿元(详情见上图),主要用于巴士公交历年综合补贴、公交优惠换乘补贴、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轨交更新改造等。 由于上年结转60亿元,2014年本市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期末余额为9.1亿元。 记者了解到,2013年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为87.9亿元,支出为74.0亿元。 可见,相比2013年,去年的拍卖收入减少了10.4亿元,支出则增加了54.4亿元。据悉,每年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的使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但都主要投入交通项目中。
一波三折传闻纷纷 楼市新政终落地 专家:后续或有更多政策松绑,上半年成交量预计明显反弹,普通住宅价格或涨10%
2015-03-31 08:45
为何近期新政出台如此频繁 支持居民刚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支持”、“促进”的字眼。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乍暖还寒 全国 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66个城市环比下降。 上海 已连续7周商品住宅总成交在20万平方米以下,直到上周才刚突破20万平方米。 首付比回归合理 6-7成首付 现行的二套房首付标准,是在2013年楼市最火爆时期出台的抑制性政策,当时出台的目的是严格控制改善性需求入市推高房价。二套房首付比例目前各地执行较严。 4成首付 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已转向,对改善性需求将继续松绑。因此,二套房回归4成首付也是合理的。
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国税总局联手射出楼市新政“穿云箭”: 二套房个贷首付“70%变40%” 普通房营业税免征期限“5变2”
2015-03-31 08:41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在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之时,昨天下午5点起,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国税总局……几大部门“你方唱罢我登场”,楼市新政一箭接着一箭地从天而降:改善型二套房商贷首付降至4成,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新政“箭雨”不但密度高,力度也超出了原先的预期。几项新政的叠加将使得改善性需求置业的门槛大大下降,二手房买卖双方都能得利。新政一出,地产圈一片沸腾,甚至有人豪言“将推动上海楼市成交量增5成。” 第1箭 首套贷款未结清,买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0% [政策链接] 央行、住建部、银监会30日联合发文,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具体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 通知指出,调整的目的是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去年增26万老人,上海加速“变老” 今后10年低龄老人大幅增加,2018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将破500万
2015-03-31 08:39
上海正在快速老龄化。昨天,上海市民政局和老龄办等共同发布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信息,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上海出现新一波老人增长高峰,去年上海老人增加26.36万人,是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根据预计,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人,2020年总数将达到54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10年低龄老人持续大幅增加,紧随其后,2025年开始,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大幅增加,高龄老人养老照护负担加重。 去年老年人口增加最迅猛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人,老年人口达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26.36万人,增长6.8%。“去年老年人口足足增加了26万多,比我们预计得更多。”上海市老龄科研发展中心主任殷志刚坦言,从2000年开始追踪上海老龄人口数据以来,去年老年人口增加最为迅猛,“专家进行了分析,1954年有一波出生高峰,1957年和1958年是另一波高峰。” 上海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014年为75.32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2%,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5.3%。根据预计,“十三五”期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平稳增长,平均每年约增加0.82万人,但从中长期变动来看,人口高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特别是2025年以后,将进入高龄老人快速增长期。因此,“十三五”的5年也是应对今后高龄化社会的有利准备期。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应对十年后出现的高龄老人快速增长带来的长期照料问题,上海已经开始准备,包括医养结合等等。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共计660家,床位数共计11.49万张(其中2014年新增5829张),比上年增加6%。全市老年医疗机构(独立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共计26所; 独立老年护理院床位数5415张,比上年增加21.1%。
重复检查与开大处方的“以药养医”形式不同,本质上一样 “换一家医院照一次CT”何时休?
2015-03-30 15:05
几天前刚做完CT检查,仅仅因为换了一家医院,就得重新再做。这种状况不仅很多患者都遭遇过,而且至今仍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医院继续上演,不仅让患者无端增加不便,更额外增加了开销。治治这种不顾实际的重复检查“病”,是维护患者基本权益、维持正常诊疗秩序的当务之急。 客观而言,有些医疗检查项目的确会随着时间变化而需要重新检查,比如检验炎症的血常规等,但患者怨气所在,则是诸如胸片、CT、B超等更多与时间变化不太明显的检查项目。一边是没有查过但需要检查的患者已经被排到几个月之后,一边是刚刚在另一家医院查完却还得重新排队检查,这种医疗检查乱象所导致的检查科“生意红火”,加剧了“就医难”和“看病贵”。 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就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全面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但几年来总体成效并不明显。 原因到底何在?由于医疗行业专业性强,查什么、查不查、怎么查,基本上全由医生说了算。尽管患者自我感觉跟上次检查没有什么变化,但面对强势医生的要求,通常也只好乖乖就范。
不再添加亮蓝色素 纯用艾草麦青汁染色 青团卖相不亮?日售10万只
2015-03-30 15:00
清明节临近,王家沙、沈大成、乔家栅、新雅、杏花楼等老字号生产的青团销售节节攀升。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部分品牌日销量接近10万只,这一数字比前两年翻了一倍。因市场追捧,不少生产企业还调整了生产计划,将今年青团的供应期延长至4月底。 “无添加”原汁原味 这两天,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沈大成开了四个青团销售窗口,每个窗口前等候的消费者都有近20人。王家沙也辟出青团专柜,高峰时排队的消费者至少四五十人,从店堂里一直延伸到南京西路。王家沙销售人员说,“目前每天卖将近10万只青团,(4月)2日、3日才是最高峰,预计一天可卖掉十四五万只。”由于采用“前店后工场”的手工生产模式,王家沙从4月1日起将24小时制作青团。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青团颜色普遍呈不太鲜艳的暗绿色。上海糖制食品协会负责人冯富生解释,这是因为监管部门明确青团等米粉制品严禁添加“亮蓝”、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麦青汁、艾草汁等遇热颜色变深,以前有企业为了追求青团外观亮丽,加入了亮蓝等食用色素。如今,青团回到了天然植物染色,保质期也短了。王家沙的最短,只有2天;其他品牌在5天左右,而且还要放冰箱储存。而前几年,一些青团的保质期可长达一个月。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今年可以吃到更加原汁原味的青团了。”
漆器能否回归市民生活 《漆艺在途》展示漆艺大师班作品
2015-03-30 14:58
尽管家中常见漆木家具、碗筷等,可真正的传统漆艺作品却与市民生活有距离。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艺术研究院和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的《漆艺在途》——漆艺大师班汇报展近日闭幕。上海漆艺大师项军表示,希望可以将漆艺作品推广到市民生活中,也给漆艺师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次展览是项军和他的五个“大师班”学生在近两年“教学互动”中的成果展现。“大师班”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开设的,学期为一年。项军表示,这些学生没有一个来自上海本地,“学习、制作漆器比较辛苦,而且一般到第三年,大部分学生会在外面找工作,基本和漆器没关系了。”因此,传统漆艺也面临失传。 项军表示,漆器在汉代最辉煌,现在讲到漆器,反而是在日本最为兴盛,这令他颇感惋惜。据介绍,漆分为生漆和化学漆,用生漆制作漆器工艺繁复,因而价格较为昂贵。漆器防蛀,防烫,“真正大漆做的东西,香烟点上去都不怕的。”但他同时感慨,“我还没见过有人在家里用漆碗吃饭的。”很多廉价的漆器碗筷使用化学漆制作,长期使用对人体有害,反而不如不上漆的竹筷。
每年危旧房解困签约量超1500户,占市郊旧改总量的一半以上—— 松江区旧改加速:让百姓早日解困 让老城焕发活力
2015-03-30 14:56
一幢幢红白外墙的多层小楼,再加上几栋小高层建筑,看起来就像是漂亮的大学建筑群——眼下,位于松江老城松汇路上的“天汇佳园”小区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将在今年底之前交房投入使用。 这座小区位于松江老城的“黄金地段”,无论从小区外形、房屋户型,还是周边配套来看,都与优质商品房小区没什么区别。这是松江老城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动迁安置基地,将为旧城改造的动迁居民提供914套崭新房源。 2012年,松江区启动了新一轮旧城改造,改造范围涉及岳阳、永丰、中山等3个街道,计划解困“蜗居”在老城危棚简屋中的1万户居民,并在“解困”的基础上兼顾历史文物保护,大力完善老城区公共配套设施。3年多来,松江区每年的危旧房解困签约数量都超过1500户,并连年保持着占郊区旧改工作总量50%的“松江速度”。 今年,松江老城区预计将有近6000套动迁安置房、公租房先后交房并投入使用,成为该区老城居民入住新居规模最大的一年。预计,到2017年,松江区1万户老旧房住户将全部提前“解困”。 松江旧城改造的“解困”量,为何在这几年能占到市郊总量的半壁江山?该区旧城改造不断“加速”,靠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和机制?
跨省上班族:每天往返江苏上海的上班族
2015-03-30 09:02
林奇(化名)曾掐着表算过——1小时45分钟,从早上迈出家门到走进公司坐下来,这是最短时间。 不可能再快了!6时20分,从昆山的世东小区(化名)出发,开车到上海轨交11号线安亭站,停好车一路小跑,顺利冲进最近一班的列车门;在交通大学站换乘10号线,又是一路小跑;乘到陕西南路站出来,一阵快走,坐定看表,8时05分。 而下午5时30分下班,原路返回,晚上7时以后才能吃上晚饭。 当然,跨省上班,并非都是“1小时45分”的“辛苦型”。 尤其对于选择住在昆山花桥镇附近的上班族,有轨交11号线,这种便捷,自不必多说;那里还有各种班车,车不少,车次也多,最快1小时内能到中山公园。花桥附近生活也方便,便利店电影院大卖场,学校医院运动场,如今都有了。
花滑世锦赛落幕 上海成功办赛为北京申办冬奥添砝码 花滑新项目队列滑比赛明年落户上海
2015-03-30 08:57
在选手们美轮美奂的表演中,201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于昨天在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落下帷幕。巧合的是,过去一周,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对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进行了实地考察。花滑世锦赛的成功举办,无疑是为北京申奥锦上添花。上海市体育局局长、赛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永平说:“我们不仅向大家奉献了一届赛事,还很好地用这样的一届赛事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申办冬奥会非常扎实的基础,可以说,上海办花滑比赛,助力北京申办冬奥会,大家的感受非常深刻。” 花滑世锦赛获充分肯定 此次花滑世锦赛是此项赛事自1896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创办以来,首次来到中国,也是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前,在中国举办的重大冰上赛事之一。作为冬季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中国健儿曾6次获得花滑世锦赛冠军。尽管曾先后举办过四大洲花滑锦标赛、世界花滑大奖赛等重要赛事,但花滑世锦赛主办权落户中国,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一比赛,相关方面非常重视,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赛场硬件、赛事组织等方面,展示出了一贯的世界级水准,向世界呈现了一届高水平的花滑世锦赛。国际滑联主席奥塔维奥·辛匡塔说,“运动员们的反映都非常好,上海世锦赛不仅向世界展示了非常好的场馆,也展示了热烈的气氛。如果要打分的话,上海的得分会非常高。”只是因为辛匡塔认为世上不会有完美的事,所以没有给出满分,“我不会给满分,因为没有任何事物会是完美的。” 作为一个南方城市,是否有足够的观众认可这项比赛,是否会去现场给选手捧场,这是赛前国际滑联所担心的。可几天的比赛,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一直座无虚席,有的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这让国际滑联非常惊叹。不仅上座率高,观众还懂得如何欣赏花滑,一位国际滑联的官员说,“我特意注意了一下现场的观众,有些是冲着明星来的,比如羽生结弦、李子君等,但有一部分观众真是非常懂花滑,他们观看时,完全投入到选手的表演之中。”
上一页
1
2
…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
767
768
下一页
跳转至
页
共
7671
条记录 每页
10
条记录 共
768
页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介绍
·便民服务
帮助中心
·如何使用
·隐私条款
商务中心
·便民合作
·开发者
·商家加盟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7642-3号
服务热线
021-20783378
在线客服
商家入驻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