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我们都和这座城市有个约会。今年6月6日,第五届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挑战赛如约而至。结伴而行,我们在这一天用脚步丈量上海,集体恋上这座城市……
4月2日,赛事网上报名启动,短短2小时内,近万个参赛名额全部被抢光。这场“全城热恋”的背后,还得从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徐超的一个金点子说起。
名词解释
城市定向赛
就是以城市为赛场,以公共交通为赛道,以到达目标点标,完成指定任务为竞赛规则的比赛。
被“在乎”的选手发难
没有山区,缺乏户外资源,挂着“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的牌子,所处的客观环境却让徐超有些尴尬,“上海每年有300万人次参加各种户外运动,但上海没有真正的山。”
之所以想到城市定向赛的形式,徐超是受了国外运动综艺节目的影响,“像澳洲的‘城市猎人’,选手们在城市中穿行,完成皮划艇、自行车、轮滑、速降等等任务。还有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急速前进’。通过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国人逐渐认识并接受了这种运动形式,我就琢磨,上海是不是可以办类似的比赛。”
上海是个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通过把一些城市地标和定向越野运动结合起来,同时利用上海便捷的地铁系统,让原本只有专业选手参加的定向越野变成大众参与的项目,2011年,第一届城市定向挑战赛应运而生。徐超告诉记者,“当时心里没底,主要是动员协会下面的俱乐部参赛。第一届只有一条比赛线路,70支队,350个人。”
2012年,3条比赛线路、264支队、1320人;2013年,5条比赛线路、688支队、3440人;2014年,17条比赛线路,2014支队,10070人。短短三年间,参与城市定向赛的人数已是原来的近30倍。对这样的发展速度,徐超感慨,“当初确实没想到,现在看来有其必然性。”
以协会一己之力办赛,初期徐超也尝过“吃力不讨好”的苦涩。“我记得第一届,因为裁判转场,某个计时点标的裁判没有到位,选手们特别较真,还向主办方发难,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有人安慰我,‘你看虽然没有奖金,但选手们这么在乎,说明你这个赛事大有可为啊。’”一语点醒梦中人,也让徐超甘愿为这个赛事尝遍酸甜苦辣。
城市定向赛有生命力,因为它是纯自发的,参与人群以年轻人为主。有的企业同时组织多支队伍报名; 还有的儿子报名参赛后,父亲也非常感兴趣,又找人组队。都说全民健身是小孩、老人“两头热”,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大象屁股推不动”,但城市定向赛的参与者九成是年轻人,参与热情极高。
发现被遗忘的“角落”
怎样让万余人充分享受赛事的魅力、有最好的赛事体验?从今年2月开始,赛事的路线勘探工作就已启动。据悉,今年的比赛线路将达到20多条,其中包括8条特殊线路,覆盖大半个上海。从去年开始,徐超发动社会力量,由协会各俱乐部的志愿者担任“定线员”,才使这一“浩大工程”得以实施。
徐超介绍:“通常一条比赛线路有7到8个点标,定线员的任务就是确定线路和点标。首先会网络定稿,寻找一些合适的点标、线路,然后实地访问。几年比赛运作下来,历史文化、体育休闲、城市生活等主题线路,普遍受到选手们的欢迎。”线路的合理分配,不走回头路,有限的时间到达更多的点标,定线员常常辗转在地铁中,为的是确定一条最合适的线路。
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范围相对固定,而参加城市定向赛则成为一个重新认识上海的机会。即使从小生活在上海的人,可能也不敢说:“我对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历史人文,了如指掌。”上海发达的地铁交通,为城市定向赛提供了最好的出行媒介。借助地铁,可以解决体能受限的问题,使活动范围得到广泛的延展。这也是城市定向赛为什么可以吸引各种人群,甚至是家庭参与的原因。
让上海人和新上海人,恋上这座城市,定线员们在寻找点标时,也是煞费苦心。
2014年,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出现在历史文化线上。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上海第一家历史遗址博物馆。很多选手表示,“如果不是参加比赛,还真不知道上海还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
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的上海邮政博物馆,是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的几度沧桑。选手们在这里寻找博物馆历史问题的答案,然后寄一张明信片,感受邮政发展的日新月异。
曲径通幽的多伦路文化街,虽是不足550米的一条小街,但行走其间,能感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的人文风情。原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1933老场坊,现在已是创意产业集聚区,选手们穿梭在老建筑中,体验独有的现代魅力。
老“定向迷”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好不容易报上名,就是想带一位外国友人造访上海那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点。今年,比赛将增加新能源线、城市酷跑线、拉风造型线等,这让新老“定向迷”们十分期待。
创意产业前景无限
体育产业是创意产业,城市定向赛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持续发展的空间。但五年后,城市定向赛还能火吗?这是徐超在考虑的问题,“我们要找到这个赛事的核心价值。”
社会化程度高,就是徐超所说的核心价值之一。首先是社会化办赛。没有政府背景,走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定向赛已经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以前想把一个公共场所作为到访点标,需要跟人家解释半天,现在只要一说定向赛,很多场所、商户都热情欢迎。不少商家更是想尽方法,希望主办方能把自己这里作为点标,聚拢人气。
其次是社会参与性强。到达点标后有各种任务等着选手,或动手或动脑的百搭任务,就像神秘的寻宝游戏一样,让人着迷。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倪先生告诉记者,“定向赛有很强的参与性体验,我记得去年还在消防局学穿消防服。最吸引我们的是很多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对团队建设很有帮助。”
不扰民,也是城市定向赛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虽然有上万名选手,但通过地铁分流,不用像马拉松赛事那样封路。在点标选择上,也尽量避开大人流量的场所。
最让徐超感慨的,还有参加定向赛的选手们。“我们赛事没有奖金,但完赛率依然很高,去年达到91.8%。去年比赛用的2000多个计时指卡,没有收押金,但赛后全部归还。选手起点出发后,地上没有什么垃圾。定向赛凝聚了一批高素质又极具粘性的选手。”
所有这些,都让徐超对定向赛的前景充满信心。除了一年一度的全市性比赛,市登山运动协会还在静安、徐汇、普陀等区域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小型赛事。据悉,先后已有深圳、广州、郑州、太原、南京、盐城六个城市的考察团,特地来上海调研取经。这也让徐超有了未来“上海坐标·城市定向赛”走出去、建立联盟共同发展的构想,“以后坐着高铁,在长三角地区比赛,绝不是做梦!”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