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警营鲁班”管小区,动口亦动手

来自:解放日报作者:简工博浏览679次2015-04-27 09:03

  “洋钉后面再加个环,侬看来赛伐?”

  4月22号星期三,是欧阳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立文接访的日子。年过七旬的老伯买好小菜坐到他身边,他拿出一套简易防盗插销的图纸给老伯解释,老伯连连称好:“记牢了,拉起来不吃力,还能搭个钩子挂小菜。”

  这套简易防盗插销是刘立文自己设计发明的。根据小区居民使用反馈,他又推出了“升级版”征求居民意见。

  和别的社区民警不一样,刘立文跟居民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不光动口,还“动手”——自己设计制造一些简便实用的小工具。这些小发明也为他赢得“警营鲁班”的美誉。

  别小看这些生活中俯拾皆是的“小灵感”,如今遍布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十字防盗门,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动口亦动手”,刘立文探索着小区安全管理的又一种模式。

  “高大上”的灵感搬进老式居民区

  只要进过上海的老式小区,一定会对一种十字旋转门有印象——门脸不开阔,刚好容下两人同时进出,自行车、大件物品休想搬出去。这样的门对于防止非机动车被盗简直有奇效。

  这种简易社区防盗门的发明者,正是刘立文。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在虹口区幸福村第二居委会当社区民警。这个老式小区地处虹口、杨浦交界处,有6个出入口,紧邻大马路。当时自行车是许多居民的出行工具,助动车正逐渐风靡。

  像优秀的老社区民警一样,刘立文跑社区跑得很勤。远远看到他来了,居民正准备入口的苹果,也要削下一半递给他。可无论安全知识怎么宣传,就是有人记不住,小区的机动车盗窃案居高不下。

  当时不是没想过按照“大包围、小分割”的方式把这些门都封起来。结果居民们不干了:从小门出去,只要5分钟,要是封闭了都从大门绕,远的居民至少要多走15分钟。如果要请保安,一个门至少需要四个人,代价太大。

  安全与便利的矛盾让这个刚当警察不久的社区民警颇为头痛。就在居民反对封门后不久,刘立文的朋友结婚,地点在“高大上”的和平饭店。婚礼还没开始,5岁的儿子嚷嚷要他陪着玩旋转门。

  刘立文拖着儿子的手,跟着在门里门外转了五六圈,忽然就来了灵感:如果把这一道门缩小移到小区里,只要宽度合适,不是就能防止非机动车被带出小区了吗?

  刘立文喜欢做模型,也在工厂模具车间干过。当天回家,刘立文做了初步计算:成年人经过,65厘米的宽度足矣,加上中间10厘米的竖轴,总体宽度设计为140厘米。随后他又拿出各种材料,用木框等比例搭出一个十字旋转门,再用铝丝按比例缩小绕出一辆自行车。他拿着让这辆“自行车”通过“门”时,果然被卡住了!

  第二天他就抱着这一套模型去找居委会了。在众人的支持下,全上海第一扇小区十字旋转门就这样诞生了。事后有居民写信给他,言辞恳切地感谢他把大宾馆的“豪门”搬进了里弄小区,成了镇守居民安全的“保护之门”。

  创新不可能“拍脑袋拍出来”

  装了这扇十字旋转门,小区的非机动车盗窃案件应声而降,刘立文非常高兴。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男性居民反映出门时步子跨得大,门的底部会打到脚跟; 还有居民反映下雨天撑伞无法通过……

  刘立文把这些意见都记下来,再拿着纸画图、制模型——十字旋转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改进,抬高门底部空隙;为方便居民撑伞进出,他又扩大空间设计新的“工字门”;甚至还从九曲桥获得灵感,在小区门前拦起半人高的回廊,只容人通过。

  这些各式各样的门很快在上海乃至全国传开了,并且“因地制宜”发挥着新的作用。比如在一些临街的小区,“九曲桥”门竟然成了挡住小区内部乱设摊的好工具。

  “每一种创造都是为了居民的需求而产生的。”刘立文仍然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设计创造。

  过去,小偷盗窃助动车都是两个人一起把车抬走,十字门就能拦下他们的去路。如今小偷知道这样目标明显,改把电瓶拎下单独带走了。

  刘立文定期给社区居民和单位开警情通报会,在整理辖区案发情况时,注意到这样的趋势,于是他又开始在加固电瓶上做文章了。

  自己的电瓶车成了他的第一个实验工具。他找到位于电瓶车前端的电瓶,用力一拔就取出来了。看着电瓶方位构造,他用链子设计出一款“喉箍”式锁具,充电时打开链子,出门时再锁上,电瓶就取不下来了。

  他还特意跑到辖区里的修车铺去讨教,获取安装在不同方位的电瓶抽取方法,然后根据特点设计相应的防盗设施:电瓶在后座,他就加装一块压板;电瓶在踏板,他就装一个插销。听说最近电瓶车安装锂电池的多,他又跑起了修车铺,琢磨安装一个怎么样的小器件,才能确保安全。

  “社区民警做任何事情,拍脑袋都拍不出来。”刘立文说,社区民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仅从居民群众的需求上去动脑筋,也要在和不法分子的“较量”中,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创造新的防范工具。

  只要“走心” 在哪里工作都一样

  1995年当上社区民警至今,刘立文先后跟14个居委会合作过。从大门洞开的老小区到如今门禁森严的商品房楼盘,从鸡犬相闻的熟人社区到大门紧闭、探头林立的都市丛林,环境的确发生了变化。过去“能跟居民喝一碗水”的刘立文,如今也会遇上年轻人只愿拉开一条门缝的情形。他和他的那些小发明,是否还能在当下的社区中继续发挥作用?

  最影响居民安全感的非入室盗窃莫属。一次辖区一起入室盗窃案告破,刘立文立即要求跟窃贼面对面交谈:作案时间,对象选择,作案手法……窃贼告诉他,如今门禁严了,于是他们就爬窗,有些防盗窗看着唬人,其实是“空心货”,用裁下来的裤管包住一掰,悄无声息就变了形。

  刘立文在小区里走了一圈,无论新老小区,1-3层都有潜在的风险。相比花样翻新的门锁,窗户上能做的文章实在太少了。

  有没有什么简易的办法,能帮窗户加一道锁?盯着自家20楼上的推拉窗看了许久,刘立文想到一个办法:在两扇推拉窗重合之处钻一个孔,插入一根钉子,等于从内侧固定住窗户。

  刘立文立即计算出塑料钢、铝材等不同材料推拉窗所需的孔距、直径,在自家窗户装上第一道防盗插销。他甚至对自家窗户采取了摇晃、捶打等多种“暴力”手段,确认插销不会轻易被破坏,这才制成模型,带到警情通报会上演示给居民们看。

  20根洋钉5块钱,第一批居民欣然安装。一段时间后,刘立文走访这些居民询问感受。有居民虽然从老小区搬进了新房,还是保留了过去的习惯,总要开窗透风,这样一来插销形同虚设,他们希望既能通风又能防盗。

  刘立文画了几张图纸,寻找到解决办法:将推拉窗户开至10厘米左右,在窗框下方交叠处再打孔安装一套插销。这时正好小区有居民重新装修,刘立文用他们废弃的窗框做了实验:“手拿着各种工具从空隙处伸进窗户,都没法把插销弄出来。”

  简易防盗插销便宜实用,很快在小区里传开,甚至有居民告诉刘立文,有天晚上听到窗户“有动静”:“还好装了插销没被撬开!”

  如今,刘立文依然喜欢进社区,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居民们有任何想法,他都会记录下来。

  前些天,有老年人找他反映防盗插销取出来对老年人来说有些困难,于是他回家改了图纸,在插销末端装上一个圆环,这样老人扣住圆环就能把插销拉出来,平时还可以在圆环上加个钩子挂挂东西。新图纸刚给老人看完,老人就要约他帮忙安装。

  “警营鲁班”的名号传开,陆续有其他兄弟单位乃至外省市单位前来交流取经。有人听完刘立文的介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这样啊,我也能做啊!”

  曾有很多人鼓动刘立文去申请专利,投入量产。但至今他没为自己申请过一项专利:“小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孩子是我的责任”。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发明”:“做十字旋转门之后,我偶然翻到一本书,发现类似的门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且我也是从宾馆的旋转门里获得的灵感。”

  但“灵感”,却从来不会击中没有准备的人。


上一篇:城市定向赛,发现一个“新上海” 下一篇:本周晴雨切换频“五一”可能有雨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