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从1月20日起,重庆市开展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专项工作。本次集中整治的任务是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全部区域、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城市规划建成区所在的行政区域内,全面制止户外和室内烟熏腊肉、露天焚烧等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 熏腊肉成了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很多网友都表示这理由听起来也是醉了。此前,四川达州也有官员表示,熏腊肉成了达州空气质量差的主要诱因,网友则纷纷吐槽:“每一座城市的雾霾都有自己的味道,达州味道的是腊肉味”。地方环保部门纷纷剑指熏腊肉,熏腊肉和雾霾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熏腊肉的历史味道 熏腊肉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腊肉制作的目的是为了长久保存肉制品,因为在过去农村不是天天杀猪,再加之没有农贸市场,而在腊月杀猪后,需在一年内保持家中有肉,而传承下来的一种农家传统。历年腊月杀猪,鲜肉切分后腌制10日左右起卤,继而晾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受灶烟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腊肉”。久藏不腐,腊香味美,上席佐餐均宜。 有网友回忆,家中长者熏腊肉时,孩子们往往齐上阵,帮忙寻找树枝、桔皮等材料,然后怀着满满的期待,观看长者制作熏腊肉。和北方的包饺子、南方的包粽子一样,熏腊肉里也有浓浓的历史和民俗味道。 熏制腊肉是我国很多地区延续已久的传统,随着城市化发展,传统的熏腊肉其实在不断减少。为何以前没见多大污染,现在却成了雾霾的重要原因?
熏腊肉和雾霾有多大关系? 根据媒体报道,重庆市环保局表示,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燃用高污染燃料产生大量烟尘和粉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广大市民健康造成危害。市环保局近期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PM2.5来源解析显示,生活污染在PM2.5中占比由10%上升为16%。但是对于熏腊肉在生活污染和城市总体污染中具体所占的比例,是否是雾霾的主要成因,公众没有看到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月14日《重庆晚报》报道,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环保志愿者连续3天走访了主城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相当有限,基本上不超过50米。该中心负责人郑健告诉记者,从实验结果看,熏制腊肉香肠对PM2.5影响不大。西南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浩主要研究雾霾预报和防治,他表示虽然熏制腊肉会产生PM2.5,但规模太小,只会影响很小范围。 熏腊肉肯定会产生烟尘等污染,但环境本身有自净能力,是否要禁止或者控制某个污染来源,需要科学地分析其污染程度,而不是看到烟熏就一定要禁止,否则难道连炒菜做饭也要禁止?急匆匆拿熏腊肉开刀,目前看来理由并不充分。
治理雾霾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治理雾霾,最重要是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首先需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原因,明确雾霾的构成,其中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建筑粉尘、生活污染等的比例是多少,哪个是主要原因?有了科学的定型,然后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提出治理雾霾的解决方案,有的放矢。而且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严格执行,不能因为GDP等原因就抓小放大或者顾此失彼。 当政府做好份内工作以后,还可以进一步倡导公众提高环保意识,为城市环境尽一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民生习惯不宜一刀切地禁止,也不适合用行政手段强行干预。 治理空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公众是理解的。如果不做科学理性的分析,就规定老百姓不该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会给公众“柿子捡软的捏”的感觉。这样治理雾霾,很难有长期效果,也很难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