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
签到
】
智汇超市
智汇超市
外卖
优质店铺
便民
搜索
首页
社区服务
智汇超市
便民
圈子
活动
聚优惠
资讯
搜索
资讯
小区没物业,俩业主接连敲掉承重墙 居民担心楼房安全报警求助 区房管办督促整改,破坏承重结构或纳入信用“黑名单”
2015-10-19 08:46
杨浦区伊顿公寓是一个只有64户居民的“麻雀小区”。因为小区太小,请不到物业公司,2013年1月至今一直由业主自己在管理。 然而,今年9月至今,这种业主自治的管理模式却被两户新购房业主的装修给搅乱了:两户人家均不听劝阻,强行敲掉承重墙进行装修。 “打了110,叫来房办,才叫停了施工。”业主赵阿姨说,事后,小区业主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盯着这两户人家不要再敲承重墙,毕竟这是影响到整个大楼安全的大事,“但这样一直盯着也不是办法,总要有个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吧?” 反映:两户新业主敲了剪力墙和房梁,整个小区都睡不安稳了 伊顿公寓位于四平路1147弄,只有一幢18层高的楼房,分成了8号、9号两个门栋,住着64户居民。 “有什么事情,楼下叫一声大家都下来了。”居民赵阿姨说,因为小区太小,一直请不到物业公司,从2013年1月到现在都是业主自己在管:大的事情有业主大会管,小的事情可以找小区志愿者,小区还聘请了6名保安,电梯维保、清洗水箱也都请了专业的公司来管理,两年下来,物业费始终维持在每月1.63元/平方米,除去更换水泵等大件开销,还结余了不少钱。 然而,9月至今,两户新购房业主在装修时强敲承重墙,搅得整个小区的居民都睡不安稳。 第一户敲承重墙的是8号902室,发生在9月17日。当天下午5点多,小区居民发现装修工人运下来好几块长约1米、宽度和厚度均在三四十厘米的大梁,当即上门查看。“一进门,左手边的剪力墙被凿开了一个约1米宽、2.2米高的洞,那几块大梁就是从剪力墙上敲下来的。”赵阿姨说,房子的剪力墙相当于柱子,这样等于把房间的柱子给敲掉了。 再一看,厨房上方一根4.2米长、40厘米厚的大梁,下半部分也被切掉了12厘米,裁掉了5根大拇指粗的钢筋:“我们家有搞建筑的,房梁受力主要靠下面5根钢筋,这样一裁等于整个梁就废掉了。” “这样装修,简直不要命了。”赵阿姨说,他们当即要求工人停工,但工人根本不听,最终不得不拨打110。民警到场后,又通知了房办的工作人员到场,这才叫停了施工。 因为没有物业,业主担心房办的工作人员离开后,工人万一再次强行施工怎么办? “房办的人说,他们强行施工,你们就打110。”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10日,8号902室敲承重墙的问题还没解决,9号201室一户新购房业主在装修时,也敲掉了部分承重墙。 一位女业主说,她冲过去对着敲墙工人说:“你们这是野蛮施工,必须马上停下来”,但对方根本不理睬:“我问他们要房东电话,他们说没有房东电话,他们都是马路上叫过来的。” 这两次敲承重墙的事情,弄得整幢楼的业主心神不宁:万一房子结构损坏了怎么办? 交锋:装修前说得好好的,开工后为了搞漂亮点不管不顾 对于这两户强敲承重结构的新邻居,伊顿公寓的业主们都有点生气。 “装修前都跟他们说过,他们答应得都非常好,说都懂得,不会乱敲的。”赵阿姨说,谁也没想到一装修竟然这副腔调,而且敲墙那天房东和装修的头头都不在,找人都找不到。
浙江路桥踱回家13小时穿越百年 恢复1908年时“容颜” 年底通车,至少再用50年
2015-10-19 08:43
经过13小时的连续施工,浙江路桥于昨天19点30分终于返回“老家”了。昨天晚上,新浙江路新桥如一弯新月凌于苏州河上,107岁的她已恢复1908年时的本 来 容颜,笑迎未来50年崭新岁月。 接下来,施工单位还要铺装沥青面层、木质人行道板,安装各类附属管线、装饰灯具等,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恢复通车。 复位比计划提前一个月 浙江路桥昨天复位,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工作人员说,今年5月29日,浙江路桥被整体搬入规划中的苏河湾绿地,“搬家”过程历时16个小时,而大桥“回家”虽然用不了那么多时间,但全过程仍需12小时以上。 前天开始,苏州河浙江路桥区段暂时封航,苏州河河口水闸也关闭,保证移桥施工不受水流影响。 当天晚间,施工单位通过液压模块车将修缮一新的重达400多吨的钢结构桥身从维修厂房内移出,运送至苏州河岸边。 昨天上午6点,记者在浙江路桥复位施工现场看到,身披“交通灰”色彩的桥身焕然一新、沉稳大气。 定位精度在2厘米之内 昨天一早6点半,桥梁复位施工正式开始。由于整个施工全部在施工围挡范围内进行,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没有影响。 6点半,浙江路桥正式起吊。上海建工机施公司吊装英雄队被委以重任,将这座已经107岁、亚洲仅存的鱼腹式钢结构桥体移动回家。 只见桥体一头(南侧桥体)一尾(北侧桥体)被安置在两辆液压模块车上,然后通过吊机将南侧桥体吊起来,此时撤出一辆液压模块车。这样,南侧桥头与仍然置于另一辆液压模块车的北侧桥体,向南岸方向移动,直至南侧桥体落位于苏州河中的浮箱之上,也就是说,桥身脱离前端液压模块车后,在吊车和后端液压模块的驱动下开始向浮船上移动。桥体总重量仍超过400吨,要精准地“嵌入”浮箱上的滑槽,技术要求极高。 “我们的现场工况比较复杂,整个移动过程主要依靠几个大型设备,相互之间的操作配合协调非常重要。好在我们的指挥系统还是4个月前移桥的这套班底,对整个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上海建工机施公司项目负责人贾宝荣告诉记者,浙江路桥移回的最大亮点是对5月底浙江路桥移入临时厂房的整个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经验总结、提炼和优化: 首先,改进600吨履带吊的吊点架设工艺,而且通过对螺栓的巧妙运用,做到了对新桥结构的成品保护,而且增加了吊装的安全冗余度。由上一次移桥在原结构上焊接,升级为设置转换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对大修后桥梁结构没有任何损伤; 第二,调整新桥滑移技术,将滑移动力输出由液压悬挂平板车顶推改为卷扬机牵引,承载桥体的浮箱与新桥之间产生相对滑移,这种自平衡的滑移技术几乎不会对堤岸产生任何作用力,可确保堤岸安全; 第三,高精度控制桥梁支座。大修后的新桥重达420吨,如此庞然大物的定位精度要求控制在2厘米之内。施工方采用千斤顶循环落架技术,辅以全方位限位措施,保证桥梁支座最终就位的精准度。
习近平今起访英:女王、首相将用最隆重的仪式招待中国客人,堪称“超级国事访问” 英将鸣放103响礼炮,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
2015-10-19 08:41
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方面向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双方冀望此访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王室三代均参加接待 习近平此次英国之行是专程出访单个国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弘表示,这样的访问安排在中国领导人的对欧交往中很少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于英国这一欧盟重要大国的重视。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说,此访在规格上超越以往,有很多特殊安排,堪称一次“超级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英方将为习主席举行传统、盛大的欢迎仪式,国宴和金融城市长晚宴,鸣放103响欢迎礼炮。英王室三代众多成员均将参加接待习主席夫妇。习主席将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英国首相卡梅伦除了正式会谈之外,将陪同习主席出席多场在伦敦的活动,并一道去曼彻斯特访问。卡梅伦首相夫妇还将邀请习主席夫妇赴契克斯乡间别墅做客。 在被问及“英方为何将鸣放103响礼炮”时,刘晓明解释说,一般别的国家给国家元首的礼炮是21响,在英国就是两处放礼炮,一处是在绿园(GreenPark),靠近阅兵场,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绿园将放41响礼炮,有21响是欢迎习主席(给国家元首的),再加20响表明是王室的客人。另一处是在伦敦塔,还将再放62响礼炮,其中41响与绿园一样,再加伦敦城欢迎习主席的21响,所以这两处加在一起是103响礼炮,这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 核电高铁合作有望推进 卡梅伦多次表示,2015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未来5年要打造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 “中英关系在克服了过去的一些障碍以后,进入了新的阶段。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英国在全球金融方面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双方互为机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中英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中英关系打造‘黄金时代’,有相当大的底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据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介绍,习近平主席访英将取得丰硕经贸成果,既有政府间协议,也有金融机构和企业间合作项目,涵盖众多领域。中英将以高铁、核电、金融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双向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中英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即研究“沪伦通”的可能性。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是人民币离岸的重要交易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借鉴英方的经验。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技术开发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中英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提升空间巨大。”阮宗泽说。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接受路透社采访] 中英合作的契合点很多,期待务实合作 问:您即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悉英国王室和政府高度重视您的这次重要访问并做了精心安排。在上世纪90年代您曾经访问过英国,您对英国印象如何?对时隔20多年再次访问英国有何期待?这次访问会对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英国人对中国仍然抱有疑虑,认为英国政府急于讨好中国,如何保证英中关系互利互惠? 答:1994年,我访问过伦敦、牛津、格拉斯哥、爱丁堡等地。那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英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友好的人民、优美的环境令人难忘。 这次我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待着同英国领导人和各界朋友共商两国关系发展大计,为今后一个时期中英关系绘制路线图,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当然,也有人对中英合作抱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我想强调的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打开门,就要热情接待四方来客。对客人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待客之道。英国表示愿做对华最开放的西方国家,这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也完全符合英国自身的长远利益。中国期待着同英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但中英两国投资经贸合作持续发展。英国已经成为欧盟内第二大对华投资国、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国,中国则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 当前,英国政府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宏大计划,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有很多合作契合点。 不愿看到南海生乱,不会主动制造混乱 问:中国处理南海领土主权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坚定,这让许多邻国感到担忧。中国表示不追求霸权,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您如何看待许多邻国对此心怀疑虑?对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可能加剧本地区安全局势恶化的指责,您如何回应?中国当前在南海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也符合地区国家和人民共同期待。中国的这个战略选择没有变,也不会变。长期以来,中国同邻国积极开展互利合作,给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新形势下,中国将努力把中国发展惠及周边国家和人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落实体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南海和平、安全、稳定。中国不愿看到南海生乱,更不会主动制造混乱。当前,中国正积极努力同东盟国家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中国将继续同南海周边邻国一道,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有关方面也应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爱在花海,相亲游园会活动预告
2015-10-16 14:55
当你周末在家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时候,我们正在…… 十一月智汇家园邀您一同相约美丽的周浦花海,以“浪漫、爱情”为主题,举办的“爱在花海,相亲游园会”活动,将提供给本镇愿意展示自身、勇于追求爱情、热爱大自然的青年人群一个新颖、浪漫的相亲主题场所。
对土壤进行降解净化,在河岸地块增加绿化,把旧厂房改为艺术馆 普陀滨水老工业区演绎“绿色转身” 昔日黑烟滚滚环境脏乱差,如今绿化覆盖率接近四成
2015-10-16 13:38
一个难能可贵的滨水地区,十年前曾是整日黑烟滚滚的老工业区。十年“城市更新”,普陀区长风地区跨出三大步:第一步,对工业区土壤进行降解净化;第二步,在河岸腾空工业用地并增加绿化;第三步,让旧厂房转型为艺术馆。 最新数据显示,这里绿地面积达2000多亩;共有植物种类236种;年燃煤能耗比开发前降低5万吨左右、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降低65%。这个时代的城市更新,根本不再是以前“拆”与“建”的简单模式,而是通过盘活存量而非增量,获得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普陀这“三大步”,一路走来其实并不轻松—— 第一步:工业区土壤降解净化 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更新的前提。从老工业区到绿色商务区,普陀区在土壤修复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 长风生态商务区启动建设前,地块内日排污水百吨以上企业有32家,年耗煤量超过5万吨。有近七成企业面临停产破产。上世纪末“腾笼换鸟”,大批工业企业迁出,留下大量厂房仓库,违法出租、违章搭建普遍,环境脏乱差。这里面临着滨水空间生态重建、固体废弃物处置、污染土壤修复利用等多项难题。 绿地营建过程中,对大量建筑废弃物进行芯表土填筑,营造地形并加工成艺术小品等,就地消纳大量固体废弃物;针对基地土壤污染退化状况,开展土壤生态健康评价,利用绿化专用基质等技术快速修复受损土壤。 园区还实行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措施。如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用于景观用水、灌溉和清洗,循环再利用;围绕苏州河滨水开放区,在保障防洪和通航的基础上,建设80-130米宽滨水廊道,提高了生物多样性;营建绿地植物群落,选用乡土树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利用太阳能、垂直生态绿墙、呼吸式幕墙和雨水利用等,打造低碳商务区建筑体和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200家企业搬迁后,长风地区的年燃煤能耗比开发前降低5万吨左右;目前雨水径流下渗330吨/年、降低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65%,彻底改变了一度生态堪忧的状况。 第二步:绿色河岸腾空工业用地 目前,长风生态商务区是普陀区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园区绿化覆盖率现已达到近40%,比开发前增加22.3%、比上海同类社区高15%,滨水公共空间比开发前扩大64.3公顷,立体绿化面积增加了10000平方米。 大型绿地、城市树林、长风公园以及滨河花园等等,构成了城市中的“生态岛屿”。在“极为宝贵”的苏州河沿岸地带,园区特意把光复西路以南、苏州河以北大片土地留作绿地,并开挖人工湖,绿地腹地还建成由上海火柴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等工业遗址。 园区改造前,这里则是另一番面貌。大渡河路一边是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长风公园,人们常常来这里攀登铁臂山、泛舟银锄湖,但路的另一边是一片灰褐色的厂房,几支烟囱矗立其间,冒出或白或灰的烟雾,在这片灰色世界中鲜有绿色。园区规划过程中,拆除部分老厂房,腾出大片空地作绿化带,并结合贴近苏州河的优势,实施深植于水土肌理的规划。 根据“两园两带”总体布局,大型公园绿地、滨水绿廊、道路绿廊、休闲防护林带、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等,构建成一个绿色生态网络。目前,这里新建绿地700多亩、共2000多亩;通过原有生态环境保存、水位变幅区植被恢复、适生性植物引入等多种方式,共有植物种类236种; 沿苏州河2.7公里的黄金水岸建设了80米至130米宽的绿色长廊……
“书院烈士纪念碑”昨日落成
2015-10-16 13:35
经过一年的筹备,昨日上午,“书院烈士纪念碑”于福寿园海港陵园举行落成揭碑仪式。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鸣波出席落成仪式。 揭幕仪式后,各界人士向书院烈士敬献花篮,致礼,并放飞和平鸽。现场气氛庄严而肃穆,青松环绕的烈士纪念碑以“书”为碑体,体现书院镇的人文特色,纪念碑正中是刻画书院英烈在各个战争时期奋勇抗敌形象的一组浮雕,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57位书院烈士的姓名及生卒年,供世人凭吊瞻仰。 落成仪式上,抗日英烈李雪舟之子李南华说:“纪念碑的落成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让我们不忘历史,铭记历史。”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精神,一年前,书院镇将建立“书院烈士纪念碑”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对纪念碑的选址、设计进行了反复研讨和论证,最终决定选址福寿园海港陵园,并于2014年9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烈士纪念碑于今年9月30日正式落成,昨日举行揭碑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 新区有关领导、烈士家属、书院镇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居委、驻地部队、各中小学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落成仪式。
雾霾暂时消散 申城重见蓝天
2015-10-16 13:33
在10月8日入秋后,申城连日雾霾“发威”。不过前天傍晚起,情况有所好转,不少市民在朋友圈晒起了夕阳美景。而昨天一天,上海空气质量再次达到优良。预计今日雾霾仍将暂别,空气质量保持在良的水平。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介绍说,这波不肯轻易离去的雾霾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上游输送、本地排放和静稳天气。前天上海AQI“爆表”,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也因登录人数过多甚至一度崩溃。不过从前天下午起,随着高压入海,扩散条件略有好转,空气质量指数一路下降。据市环境监测中心预计,未来几天,本市多吹东向风,霾的状况将得到改善,预计到本周末申城维持晴或多云的天气,秋高气爽,晴朗无雨。
区总工会携手爱心企业赴滇 为贫困偏远学校捐资捐物 爱心公益行情暖云南“留守子女”
2015-10-16 13:30
这个10月,公益在路上。区总工会发起“爱的传递、幸福接力”系列公益项目,10月11日至10月14日,巴斯夫、东昌企业集团、必胜客、香格里拉大酒店、天马微电子、永乐电器、宽频科技、欧姆龙、洋帆实业等爱心企业工会一行,来到浦东对口帮扶援建的云南省文山州以及玉溪市,为6所学校送去了145万元捐款和近30万元的爱心物资,关爱农民工的“留守子女”,为暂时无法随迁的农民工子女营造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深山里的小学:6个阳光男孩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云南的雨季。此次公益行正好赶上当地连绵的阴雨。10月13日一早,大家从文山州广南县城驱车2小时来到了篆角乡。由于之后还有一段狭窄崎岖的山路,一行人在这里换上小车继续赶路。目的地是篆角乡最偏远的一所学校——马白小学。 虽然出发时,天下着小雨,但为了亲自给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饼干、床上用品等物资,公益行的成员们还是决定上山。 前行的路途十分坎坷——进山的道路大部分仅容一车通过,车队不时要为来车让路;深山密林里,雨水说下就下,满载爱心的车队也数次陷入泥潭,大家只能下车用手推,或是拿起铁锹清除淤泥。在坡陡弯急的路段,车子甚至不受方向盘的控制,在泥潭里频繁上演着“飘移”,险象环生。虽然只有35公里路程,但车队足足走了近4个小时。 马白小学始建于1962年,现在有94名学生,全部住宿,6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走进校园,公益行成员见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苗族学生还穿上了崭新的民族服饰,学生们向每位客人敬礼问好。 这所小学的条件很艰苦:教室前半部是上课的地方,后面则摆放了几张高低床,晚上孩子们就在这里睡觉。一张单人床挤三四个人,草席铺在上面,连起码的被褥都没有。此次公益行送来了近100套床上用品,让孩子们能够温暖地睡个觉。 简陋的校舍建于8年前,屋顶上盖着一层薄薄的瓦片,还漏着好几处光。一到雨天,教室里就漏雨,师生们只能挪动桌椅。因此,区总工会和企业工会出资30万元,用于建设新教学综合楼。据悉,新楼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动工。 马白小学共有6名男教师,其中4个本科毕业,2个大专毕业。杨泽海是校长,4年前来到这里,28岁的他是学校里年龄最大的老师。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是个90后。6个年轻人每人带一个年级,负责所有科目的教学。在这个偏远的小学,这些年轻的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体验着别样的青春。 要离开了,孩子们朝着渐行渐远的车队频频挥手。相对于物质的匮乏,学生们良好的教养让大家感动,而这应该都是6位老师的功劳。 “麻风村”小学:一位老师和他的23个孩子 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有一所“落松地小学”。 这所学校原名“麻风小学”,顾名思义,这里过去是麻风村。 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随同公益行成员来到了这里。这所小学的校长就是“全国师德楷模”农加贵,他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一个人坚守这所村小整整29年。 公益行成员到达学校时,正值午后,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在学校的后山上拾柴火,小一点的则在校园里玩耍,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山林间,显得格外响亮。 麻风村曾经是文山州广南县集中医治麻风病人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在广南盛行,人们只要一提到“麻风病”三个字,就谈虎色变、避之不及,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愿意走进“麻风村”,更别说到那里教书。
上海石库门申遗:红砖易保 乡愁难追
2015-10-16 09:45
对石库门文化的守望者来说,这是一个希望之年。如果说过去的奔走、呼喊式抢救是一种无奈的守势,那么,今年在提出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之后,他们展现了更主动沉稳的姿态。 十个月过去了,“申遗”正走出民间。虽然距离成功依旧遥远,但“申遗”的倡导者似乎并没有那么在乎成败,他们更希望“申遗”能帮上海完成一次对石库门的价值发现。正因为上海人对石库门太熟悉了,这种“习以为常的漠视”或许才是石库门保护最大的阻碍。 不过,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甚至连石库门守望者都还有分歧--究竟该保护什么,这决定了应该怎么保护。留住一砖一瓦相对容易,但建筑之外还有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某种意义上,保护石库门不就是为了让海派乡愁不至于无依无靠吗? 石库门保护与改善民生难以两全 这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季节。一度注定被拆的静安区东斯文里最终“死里逃生”,这块市中心最大的石库门里弄的“重生”方案虽未定型,但至少房子会留下来。不过,坏消息也没断,有些原以为肯定留得住的街坊,隔天竟成了断壁残垣。 上海石库门文化中心主任张雪敏是今年初发起石库门“申遗”倡议的专家之一。他说,石库门保护,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紧迫的时候。“过去30年,上海城市发展走的是大拆大建的模式,到现在,理念终于换成了'城市更新'。”张雪敏说,如果说过去的建设是盯着土地,现在则更多是看文脉。作为上海重要的城市肌理和文化符号,石库门申遗适逢其时。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夏丽萍说,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一大改变是从“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未来,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必须负增长,“要在现有建筑里寻找未来。” 夏丽萍本意是给石库门传递利好,但上海大学教授顾骏反而有些怀疑: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话,为了容积率,石库门被拆的风险会不会更大? 事实上,哪怕不谈商业利益,在石库门保护与改善民生之间,也一直找不到两全方案。等拆迁等白了头的人们,对石库门的情感远比旁观者现实而复杂。 张雪敏说,上海目前存留的石库门里弄仅存1900多处,居住建筑单元5万幢,“按照之前的旧区改造计划判断,十年内,石库门或许就会消失殆尽。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它发生。” 被“申遗”唤醒的城市文化与价值观 无论如何,今年1月,19位专家提出了“申遗”倡议,市政协文史委也把“石库门申遗”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小敏说,调研报告将在年内出台,结论已经明确:建议市政府把石库门“申遗”纳入“十三五”规划。 张雪敏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是国家行为,但需要地方政府推动。目前,除了市政协文史委,市规土局等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申遗”前期工作。但“申遗”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每年只能提出一个候选项目,而目前在我国的“申遗”预备清单上,有40多个项目在排队。所以,张雪敏认为,哪怕石库门只是进入国家预备名录,也是一大成功。 张雪敏说,“申遗”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去,大家只看到石库门的居住功能,却忘记了这里是上海独有的市民文化、城市个性和交往方式生成的地方。”
8万年前华南已有现代人
2015-10-16 09:39
2年前从湖南省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出土的47枚人类牙齿化石有了科研结果,从牙齿推断,8万-12万年前已经有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对于深入探讨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出现和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成果被发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然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亚地区的出现时间,学术界尚不清楚。 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湖南省相关单位合作在湖南省道县境内的福岩洞进行连续调查和发掘,先后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动物化石,这为现代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该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合作,以可靠的地层年代数据和详实的化石形态特征,提供了迄今最早的现代类型人类在华南地区出现的化石证据,填补了现代类型人类在东亚地区最早出现时间和地理分布空白。
上一页
1
2
…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
767
768
下一页
跳转至
页
共
7671
条记录 每页
10
条记录 共
768
页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介绍
·便民服务
帮助中心
·如何使用
·隐私条款
商务中心
·便民合作
·开发者
·商家加盟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7642-3号
服务热线
021-20783378
在线客服
商家入驻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