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高速公路以东、周祝公路北侧,占地142亩的工地里,施工人员正进行着设备装配。这是南汇北水厂一期工程项目,今年年底竣工后,将以20万吨的日供水量,成为周康航地区居民生活用水的又一保障。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居民生活用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日供水能力从1993年的69.1万吨,提升到目前的288万吨;供水管网长度,从1995年的764公里,增加到如今的12037公里……
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优质的自来水顺着延伸到浦东角角落落的管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日供水能力从69万吨增加到288万吨
夏天最热的那段日子,用水高峰期,家住康桥镇的刘阿姨经常因为水压不够而烦恼。“洗菜洗澡,总感觉不方便。”
这样的烦恼,曾存在于不少浦东人的日常生活中。浦东新区成立初期,虽然有着各类乡镇中、小水厂30家,但日供水能力仅为69.1万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样的供应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用水需求。
惠南水厂
供水系统需要集约化发展。1993年起,凌桥水厂、临江水厂、金海水厂、南汇南水厂等一批水厂相继建成通水。截至2019年底,新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供水能力达到288万吨,较30年前增长了4倍多。
与之相应,浦东供水管网的长度也发生了不小变化。浦东新区供水管理所副所长顾燕介绍,1995年,新区供水管网长度为764公里,截至2019年底,新区供水管网长度为12037公里,增长了约16倍。
完成青草沙优质水源切换,实现原水提质
“随着浦东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区政府和供水企业持续开展供水管网建设、小口径管理管网改造、低水压管网改造、老旧管网改造等一系列工作,为浦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水基础设施保障。”顾燕说。
自来水厂示意图
即便如此,供水“区域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以2019年高峰供水期为例,周浦、康桥、航头等地区日供水量缺口达到了6.5万吨/天。于是,刘阿姨家便遭遇了水压不够。不过,她的烦恼,将随着南汇北水厂投入使用成为历史。今年年底竣工后,南汇北水厂将以日均供水20万吨的能力,让周浦、康桥、航头等地区的居民们,在夏季用水高峰时不再担心。
浦东改革开放之初,各水厂取水的水源地分别是黄浦江、浦东运河、川杨河、大治河。2012年,新区全面完成了青草沙优质水源的切换,实现了原水的提质。而新水厂采用的进口设备和深度处理技术,让水质有进一步提升。
处理后的污水相当于景观标准
优质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后,“变身”生活污水,等待着接受处理后重归自然。这个后续过程是水务部门面对的又一项挑战。
上海海滨污水处理厂
在老港镇拱极东路5号,上海海滨污水处理厂服务着浦东南部293平方公里、80万人口。上海海滨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理丁洁介绍,目前,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了1级A标准,相当于公园内湖泊等水体的景观用水标准。
从直排进河道,到1级A标准,浦东的污水处理也经历了几十年的改变。开发开放初期,浦东大部分地区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尤其是农村地区,污水大多直接就排入了河道。1993年,浦东排水署成立后,11座雨污水泵站被纳入管理,污水处理厂也在不断提标改造。以海滨污水处理厂为例,2005年,处理厂采用的“污水芦苇湿地处理”方式,日处理量只有5万吨,随后经过扩建,发展到目前的日处理量20万吨。
处理量增加的同时,处理标准也在提升。丁洁告诉小布,根据以往的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只要达到2级标准就可以排放。随着环保要求提升,公司在2018年进行了提标改造,在原有处理系统中串联深度处理工艺,让排放的污水达到1级A标准。
而作为排水系统配套工程,在海滨污水处理厂北侧,一个新建的污泥处置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有望在2021年建成运行,每天处置800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浦东水务集团南汇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勇介绍,原来这些污泥通过老港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项目完成后,污泥通过焚烧实现减量化,让填埋量减少到10%。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