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
博物馆等文化展馆
成为小朋友和粑粑麻麻们
假期活动的首选目的地
在参观互动时
你文明了吗
大家可千万别
因一时的淘气打闹和疏忽大意
给展馆给他人给自己
造成永久的遗憾
事件回放
近日,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估价约45万元的艺术品《玻璃城堡》,因两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并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导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破损的玻璃城堡
还记得吗?201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就遭遇这种“悲剧”了:当时,另一件玻璃艺术品《天使在等待》,就因小观众用力拉扯和摇晃而损坏,破损的作品后被改名为《折》,作永久性展出以警示更多观众。
折翼的“天使”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来听浦东的一些展馆的相关负责人怎么说
细化参观须知 技防不如人防
“对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意外,我感到很惋惜。事实上,西方一些顶尖的博物馆、美术馆,展陈油画、雕塑等作品时,也都是‘裸露’状态的。”金刚博物馆副馆长郭宁认为,将艺术品“裸露”陈设,其实是最人性化的展出形式。因为在艺术品上加了一层保护罩,不仅是对观众表达了不信任,还易反射、折射光线,遮蔽了作品的本来面貌,也对观众的艺术感知增加了一层隔阂。
金刚博物馆坐落于浦东宣桥,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博物馆的4万余件藏品,分布在10个专题展馆内,分别为古代石雕馆、海上画派馆、油画馆、雕塑馆、翡翠馆、精品翡翠馆、近现代大师馆、文房古玩馆、玻璃艺术馆,以及临展馆。
郭宁透露,半数专题展馆中的展品是开放陈设的,这是因为展品体积较大,加上保护罩,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在技防困难的情况下,博物馆就在开放式的展馆内加强了人防,安排更多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和看护。
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城中,还有一座坐落于百年老宅的博物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该馆于1994年创建于川沙,2010年迁至陆家嘴,并即将于8月启动为期3个月的大修,进行文物维护、提升观展体验。
“我馆开放26年来,从未在文物、展品安全上出现过纰漏,保持着零危险、零事故。”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坦言,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在这座小而美的博物馆内,除了一些固定展陈有保护罩外,其余4个展厅都是临展厅。展品需要不定期更替,因此只能用绳子划出一米线,而不便加装保护罩。与金刚博物馆相仿,馆方寄希望于加强人防。
鉴于馆内展品大部分是书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在参观须知中,做出了既细致、又具针对性的规定:观众走进馆内,就不能掏出有色饮料以及钢笔,必须收好,或在门口寄放。原来,许多老人临摹写生时,喜欢使用钢笔,遇到不出墨的情况,就习惯把笔尖甩上几下,这时就极易把墨水溅到书画上,有时自己也毫无知觉。吴越表示:“为了避免书画被染上污垢,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我们必须先砌好‘防火墙’。”
文教结合 把“熊孩子”变合格小观众
“比起中小学生,我们更担心的是家长带着一起参观的小朋友。”郭宁介绍,如果是老师等监护人带队前来的中小学生,便于统一讲解参观须知,秩序上也易于维护。真正“防不胜防”的是家长陪伴下、5至10岁的小朋友。这些小观众喜欢在偌大的展厅里奔跑嬉戏,家长也常常秉持着纵容的态度。
“逛游乐园时,小朋友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中,被鼓励尽情游玩。但进入到博物馆等类似场合,往往不能得到正确的约束,这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大家对于社会公共规范的忽视。”郭宁认为,博物馆增加更多安全警示的同时,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加强行为守则、社会礼节的教育引导。“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除了对于个人品质的关注,还有如何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大家的社会公德。”郭宁表示。
如何才能提升观众的行为素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选择先给安保人员,以及数量更加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上课。吴越表示,志愿者上岗前,馆方会先把不文明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造成的后果讲清楚,“有些行为和后果,是志愿者没见过的,或是根本想不到的。志愿者养成文明观展的意识后,不仅会以身作则,也能引导他人。”
吴越还认为,博物馆必须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各方的权责:“对展品造成损坏,场馆自身有责任,肇事的观众也有责任。如果是未成年人造成的,那么监护人要担责。这也需要我们大力宣传。”
“博物馆对于藏品的保护,不是加个玻璃罩子就能解决的,而是应当通过宣传讲解,让他们认识到文物及其他藏品的文化价值。”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上海震旦博物馆副馆长寻婧元认为。
在这座位于黄浦江畔的非国有博物馆内,经环境评估,将6层的佛教造像展区作开放式陈列。而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事件发生后,馆内第一时间通报了这个新闻,反思了场馆维护是否到位,对观众的宣传教育是否充分。寻婧元表示:“加强防护是治标,加强引导才是治本。”
通过文教结合,将“熊孩子”培育成守规范、爱文物的合格小观众,震旦博物馆早有探索。该馆曾连续7年,面向小学生开展“超萌导览员”培训。小朋友在学习馆藏文物知识后,面向同龄人甚至家长进行讲解。而在培训的第一课上,小朋友学到的就是博物馆参观规范。
“每次讲解前,‘超萌讲解员’都会把规范复述一遍。参观佛教造像时,有些小朋友甚至会让观众站在某一块地砖后。”在寻婧元看来,当文明之花根植于孩子心中,将感染到更多人,也能潜移默化,让公共文明成为时代的底色。
文明不在嘴边
而是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文明参观 文明互动
不做“熊孩子”“熊家长”
从你我做起
从此刻做起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