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迎来主汛期,发生在7月5日至7月7日的强降水过程,让人们见识了它的威力。而就在月初,浦东“城市大脑”3.0版全面上线,其中迭代升级的防汛防台模块严阵以待,通过预案响应的自动化、值守监管的电子化、综合汛情的集成化、预警预测的智能化和指挥调度的模型化,助力浦东安全度汛。
今年由于梅雨期长,对流性天气强度较强,台风也会不期而遇,浦东防汛防台面临巨大挑战。按照“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要求,结合“一网统管”浦东“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区应急管理局全新迭代升级了防汛防台指挥模块,探索用“智能化”的牛鼻子,实现汛期智能预警预测,全力做好防汛防台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在过去防汛防台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在‘五个化’上下功夫,不断优化提升模块功能。”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朱海介绍说,首先“城市大脑”防汛防台模块实现了预案响应的自动化。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等级的气象预警,区防汛指挥部将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而指挥平台将自动切换对应的指挥体系,做到在不同等级下,区值班领导、防汛总指挥、各部门和单位的值班领导和防汛人员的到岗要求和工作职责等内容自动切换展示,“排兵布阵”一目了然。
升级后的防汛防台模块还具备电子签到功能。7月6日浦东普降大暴雨,区防汛指挥部启动III级响应行动,随后全区启用防汛值班电子签到模式,落实各应急力量和值守工作。“通过手机端的小程序,进行二维码电子签到,可以实现对防汛值班和抢险队伍的监管。”朱海给记者演示,通过模块可以清楚地在GIS电子地图上看到人员位置和数据统计,一方面是对防汛力量的实时监管,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指挥调配。
据了解,7月5日至7月7日的强降水过程,气象预警及防汛应急响应时间共持续近42小时。在高强度的防汛任务下,浦东“城市大脑”防汛防台模块也高效运转着。卫星云图、风力监测、雨量监测、潮水位监测……集成了综合汛情的指挥模块帮助工作人员“观六路、听八方”,实现对各类汛情的全面掌握。
这样还不够,防汛防台模块还可以智能化实施预警预测。“此前的那场强降雨造成了浦东部分道路积水,而这些点位信息,通过平台快速发现并及时推送给相关单位和人员。”朱海表示,目前该模块已实现对内河水位、雨量、下立交积水、转移状况、安置点防疫情况、水闸泵站工况等15个防台防汛体征数据实时收集、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快速预警。
比如,在积水监测方面,通过安装电子标尺、布设物联感知、加装视频算法、抓取12345市民热线工单热词等四种方式,及时发现道路、小区、下立交、地下空间等部位积水情况,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排涝减损。“相比人工巡查发现、市民来电反映等传统方式,智能化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处置灾情。”朱海表示。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智慧赋能,浦东“城市大脑”防汛防台模块还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模型化。其中包括,一旦有积水等灾害发生时,系统可以进行受灾影响范围和人员情况的自动分析提示;根据模型实现相关防汛物资和队伍力量的智能调度,系统自动提示调配离积水区域最近的排水泵车和抢险队伍力量,并在屏上显示相关物资和队伍的执行情况;利用视频会商、移动单兵在指挥大厅可以远程指挥调度,实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聚焦这一目标定位,结合浦东防汛工作实际,下一步浦东“城市大脑”防汛防台模块将强化实战化,确保在汛期能用、管用、实用。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