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19年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大型交流对接活动(以下简称“创业汇”)在上海张江正式启动。今年创业汇亮点之一便是征集项目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据悉,生物医药项目占所有项目的三分之二,所占比例是往届之最。其中,医疗器械占比30.9%,大健康、新药研发均占比20%左右。此前三届创业汇活动中,生物医药或医疗所占比例分别是30%、28%、27%。
创业汇为期四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离岸基地建设,更好地吸引国际创业者前来自贸区创新创业, 促进上海自贸区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创业汇”1+N系列活动是离岸基地的品牌活动,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引才引智的重要渠道。系列活动包括1次“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主体活动和N次专题活动,其中主体活动已先后成功举办3届,共吸引来自欧洲、亚太、北美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0个优秀项目积极参与。本届创业汇同样报名踊跃,全球报名项目680个,经过层层选拔,共计55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来上海浦东参加创业汇活动。 海外项目代表意向落地签约
2019年新增合作空间授牌
生物医药寻求国际化孵化土壤 本次活动聚焦生物医药专业领域,紧扣上海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大中企业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征集及筛选对接,技术、人才和产品的引进工作覆盖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和商业应用三个层面,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精准发力,促进上海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启动仪式上,记者注意到一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贴有9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高管的头像,几位全部都是海外归国的创新人才。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发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动向和我国发展态势”主旨演讲时的一张PPT。他指出,过去三年新药创制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海归学者创新创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圆桌讨论环节透露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了海外创新人才的引入对张江生物医药生态圈的重要性。据他介绍,张江药谷平台孵化的450多个项目中,有60%-70%来自海外。另外,他还透露,今年6月启动张江药谷与强生合作孵化的36个项目中也有一半来自海外。 中欧生命科学联盟主席、中国科协欧洲生命科学海智基地主任贺毅表示,开放的环境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至关重要。尽管当前科技创新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但他认为这只是全球化的前期调整,新药研发必然会走向国际化、协同化发展。另外他强调新药创新研发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原动力。 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全链条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再鼎医药执行副总裁阎水忠就是一名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海归。他于十年前回国创业,在他看来当前与十年前创新环境非常不一样。他对回国创业的海归们提出建议,回国创业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事情,还要考虑到管理。可以借助孵化器的平台,依靠张江的政策土壤环境,从种子到幼苗最后结出果实。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浦东新区正不断成为海外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热土,自2016年运营以来,离岸基地共签约入驻或注册的优秀海外项目179个,其中入驻总部空间的项目33个,发展合作空间14家,境外机构和团体合作伙伴32家,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30家。 离岸基地是中国科协和上海市合作的重要项目,由上海市科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共同建设。运营三年多来,“总部空间+合作空间+合作伙伴”的新型服务模式日益完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为海外人才创业保驾护航。 离岸基地依托创业汇活动品牌,也在丰富外部合作网络上大步前进。先后受到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机构的关注,包括美东创业联盟、瑞士瑞中创新中心、上海诺基亚贝尔、微软中国等,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11月11日,“2019年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大型交流对接活动(以下简称“创业汇”)在上海张江正式启动。今年创业汇亮点之一便是征集项目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据悉,生物医药项目占所有项目的三分之二,所占比例是往届之最。其中,医疗器械占比30.9%,大健康、新药研发均占比20%左右。此前三届创业汇活动中,生物医药或医疗所占比例分别是30%、28%、27%。
创业汇为期四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离岸基地建设,更好地吸引国际创业者前来自贸区创新创业, 促进上海自贸区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创业汇”1+N系列活动是离岸基地的品牌活动,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引才引智的重要渠道。系列活动包括1次“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主体活动和N次专题活动,其中主体活动已先后成功举办3届,共吸引来自欧洲、亚太、北美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0个优秀项目积极参与。本届创业汇同样报名踊跃,全球报名项目680个,经过层层选拔,共计55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来上海浦东参加创业汇活动。 海外项目代表意向落地签约
2019年新增合作空间授牌
生物医药寻求国际化孵化土壤 本次活动聚焦生物医药专业领域,紧扣上海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大中企业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征集及筛选对接,技术、人才和产品的引进工作覆盖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和商业应用三个层面,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精准发力,促进上海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启动仪式上,记者注意到一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贴有9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高管的头像,几位全部都是海外归国的创新人才。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发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动向和我国发展态势”主旨演讲时的一张PPT。他指出,过去三年新药创制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海归学者创新创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圆桌讨论环节透露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了海外创新人才的引入对张江生物医药生态圈的重要性。据他介绍,张江药谷平台孵化的450多个项目中,有60%-70%来自海外。另外,他还透露,今年6月启动张江药谷与强生合作孵化的36个项目中也有一半来自海外。 中欧生命科学联盟主席、中国科协欧洲生命科学海智基地主任贺毅表示,开放的环境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至关重要。尽管当前科技创新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但他认为这只是全球化的前期调整,新药研发必然会走向国际化、协同化发展。另外他强调新药创新研发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原动力。 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全链条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再鼎医药执行副总裁阎水忠就是一名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海归。他于十年前回国创业,在他看来当前与十年前创新环境非常不一样。他对回国创业的海归们提出建议,回国创业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事情,还要考虑到管理。可以借助孵化器的平台,依靠张江的政策土壤环境,从种子到幼苗最后结出果实。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浦东新区正不断成为海外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热土,自2016年运营以来,离岸基地共签约入驻或注册的优秀海外项目179个,其中入驻总部空间的项目33个,发展合作空间14家,境外机构和团体合作伙伴32家,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30家。 离岸基地是中国科协和上海市合作的重要项目,由上海市科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共同建设。运营三年多来,“总部空间+合作空间+合作伙伴”的新型服务模式日益完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为海外人才创业保驾护航。 离岸基地依托创业汇活动品牌,也在丰富外部合作网络上大步前进。先后受到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机构的关注,包括美东创业联盟、瑞士瑞中创新中心、上海诺基亚贝尔、微软中国等,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