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邮轮(上海)论坛再次在浦东召开。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目前中国邮轮市场发展迅速,但如何填补产业链空白,实现装备制造的国产化,如何保持该行业健康发展,成为邮轮产业链各方关注焦点。
邮轮市场增速超出预期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随着市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邮轮旅游逐渐被接受,中国每年选择邮轮出行人数的增长率达到30%,是全球市场上增速最快的区域。而上海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设邮轮母港的城市,目前上海邮轮旅客的客流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体的客流量75%,且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光原在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从2011年至今,宝山邮轮码头靠泊量和游客吞吐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情形。“去年航班靠泊数是216个,旅客吞吐量是115万人次。今年航班数可以达到280个,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160万人次。”据他透露,明年该码头已经预定的泊位已达到499个航班,预测明年旅客吞吐量大概在250万人次,“也就是在今年的基础上还要翻一番”。
陆光原坦言,国内邮轮旅游发展增长非常迅猛,超出预计,“当初我们在建设一期码头时,设计通过能力为68万人次,如果按照当前120万人次的吞吐量来算,实际已经超负荷运转了,因此二期码头的投入使用迫在眉睫”。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上海港国际邮轮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华。她指出,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出境人数中选择邮轮的占到18%,而在中国只占0.7%,“中国的基数那么大,总的趋势一定向好,但也要注意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在渐渐供大于求的市场下,想办法加强邮轮旅游的体验和口碑”。
对此,前任嘉年华集团副总裁及首席造船师StephenPayne表示,邮轮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在把注意力放在中国本土市场之余,更要有全球化的眼光,才能把整个市场做大。
产业关键环节待突破
“邮轮产业是一个覆盖面广泛的产业,如果仅仅是邮轮旅游,还不能形成我们的邮轮产业,还要把各个领域的邮轮经济综合起来。”上海水上旅游促进中心理事长许培星在论坛上如是表示。
比如邮轮制造业,是邮轮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随着全球邮轮旅游经济的东移,中国巨大的邮轮客源市场和发展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邮轮公司将最大最新的船舶投入中国,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土资本进入邮轮产业。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中国运营的邮轮总数已突破10艘,预计未来中国邮轮市场将以至少每年一艘的数量稳步增长。遗憾的是,中国邮轮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和培育,已到达产业链集成的新时期,但邮轮建造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现在我们说造船过剩,实际上是结构性的过剩,包括邮轮、游艇、游船在内的休闲船领域,国内的船厂很少涉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会长杨新发表示,随着中央政府对邮轮制造业新兴经济和装备制造国产化的政策支持逐渐明确,包括外高桥造船等在内的不少企业都开始陆续布局邮轮新兴产业,中国邮轮制造也迎来了起步发展的新契机。
邮轮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设计、装饰、维修等目前也在国内逐步开展。
来自浦东的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了歌诗达在国内的首个邮轮修理基地,并在2015年接连承接了歌诗达大西洋号等两艘邮轮的维修工作。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吴继峰表示,“豪华邮轮修理过程中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物流、卫检、边检管理等,但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被其他船厂借鉴。船靠母港,总有碰到应急的情况要进行维修,如果这方面不跟上去,我们发展邮轮经济、邮轮旅游是很困难的。”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