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jesse旅行家”在微博上发布的《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始末》一文中称:“9月4日下午,原本北京时间下午5:50由曼谷飞往重庆的航班,被告知不能按时起飞,具体原因据说是来机遇暴雨不能按时到达,先说晚点三小时,后又说飞机需要检修确定为凌晨三点登机。”随后,约260名中国旅行团的旅客发生分歧,一部分愿意到酒店休息等登机,一部分则要讨说法,要机场方面答应三个条件,否则不到酒店也不登机。三个条件大概是:一要机场方面公开道歉;二要乘波音747回家; 三要赔偿1000元人民币。随后记者在其中一段视频中看到,数名中国游客在泰国廊曼机场因航班延误,举着双手高唱国歌表示抗议。
据称,其中一部分决定到酒店休息的旅客在凌晨一点半被叫醒赶回机场,当他们赶到登机口时,几位旅客对这些旅客进行责骂,认为他们“不团结”。就在大家以为该起飞时,广播却传来还要等待的消息。原因是还有30多位旅客在机场方再三劝导下依然不愿登机,可他们的行李却已经托运了,他们要求拿回他们的行李,于是机组人员打开已经装好的行李仓,把几百件行李一一搬出,再找出他们三十人的行李,这个过程耗去整整两个小时。
北京时间5日清晨6点,飞机终于起飞,到达重庆已是9点多,延误超过11小时。一位导游透露,其实最后30多位旅客也发生了分歧,部分人员愿意登机回家,但由于错过了允许登机的时间,被机长拒绝了。
记者昨日致电负责运营该航班的泰国一航空公司,但对方未提供该事件的详细信息。
虽然该航空公司是否有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尚需了解,但对于这些旅客的行为,昨日网上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其维权过度。有网友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支持要求赔偿和道歉,但是方式不能太极端。“比方说一群泰国人在中国闹,随便他们怎么闹,你们会尊重他们吗?”一位网友说,出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谈判,普通交涉不行就请律师,或者让领事馆来交涉,都比闹事好。
航空法专家:法规要在乘客、航空公司间保持公允与平衡
航空法专家刁伟民律师表示,近年来,“空闹”似乎越来越多。一些乘客从地面闹到空中,直接威胁航空安全,大有任性到底之架势。他表示,“空闹”是戏说,航空法专业术语应是“不轨旅客”。“不轨旅客”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通病。2013年5月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委员会第35届会议资料披露:近5年内,平均每1200次飞行中,即发生1起此类事件。
2014年4月4日,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关于修订<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的议定书》,将应受惩处的航空器内犯罪以及非法行为的范围,扩大至“不循规”和“扰乱性”行为。新增的关于“不循规和扰乱性”旅客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对两类行为的惩处:一是对机组成员的攻击行为,二是拒绝遵守航空器机长发出的或以机长名义发出的合法指令的行为。
他认为,首先,应该加大对民航法规的宣传力度。民航相关部门需让每名旅客知道不文明行为与非法干扰行为之间的界限,违法行为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治理“空闹”须及时健全航空法律法规。立法应该在乘客、航空公司、机场三者间保持公允与平衡,并不是单向规范乘客。
一些乘客之所以占机霸机、大闹机场,往往与航班延误有关。但航班延误的赔偿问题属于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运输合同纠纷,旅客应依法理性维权。刁伟民说,在航空法制完善的国家,若航空公司须向旅客赔偿,也有具体的标准和程序,乘客要做的是先完成飞行,事后航空公司通过法律准许的各种方式进行赔偿。而现在国内旅客,包括航空公司,都习惯当场解决问题,客观上很容易影响航空秩序,在扯皮中消耗大部分旅客的时间。“航班延误后的服务标准与赔偿标准的规则细化已经迫在眉睫。”刁伟民说。
一航空业内人士也表示,航空公司也要通过透明的机制,建立自己的信誉。只有双方都有信任感,事情才更好解决。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