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开学在即,中小学班主任对新生“每生必访”沟通须有道   家访遇尴尬:秀才艺 “豁翎子”

来自:新民晚报作者:陆梓华 王蔚浏览619次2015-08-28 08:53

  新学年在即。中小学的班主任们在忙于迎开学的日子里,家访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新生的“每生必访”,更成为各起始年级班主任的规定动作。最近,本市多个区的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家访工作新举措,试图规范教师家访的一言一行,既要让家访回归教育流程的本义,又要让家访不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心理负担。此举真能收到实效吗?

  家长捧出“作品展”

  “老师第一次来家访,是不是要让孩子特别准备一下?”记者发现,家访正成为一些孩子的个人“才艺秀”,家长们热衷于展示孩子最出彩、最亮眼的一面,然而,老师们却希望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孩子、真实的家庭教育环境。

  十几种饮料一字排开,请老师挑选喜爱的口味;摆上精美的果盘,邀老师品尝;甚至想赠予老师一些礼券作为“见面礼”……不少老师坦言,在家访过程中,确实有些家长表达出过度的热情。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班主任黄影悦认为,家长的过度准备,有时让家校之间第一次朴实的沟通,变成了一场孩子的“才艺秀”。有的父母捧出了孩子从小到大的画作,一张张解读;有的请孩子展示拿手才艺,钢琴、唱歌甚至诗朗诵,节目一个接一个。黄影悦说,这并不是老师希望通过家访了解的信息。事实上,除了孩子光鲜亮丽的一面,老师更希望从家长口中获悉,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克服。但是,家访中家长通常“报喜不报忧”。黄影悦认为,老师家访就像一场“医生问诊”,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家长应该意识到,学校和家庭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教育伙伴”,家长完全不用把孩子的缺点藏着掖着。

  暗示要当“小干部”

  家访时,有的家长还会搬出孩子从小到大各种获奖证书和幼儿园的成长记录,有意无意“豁翎子”,例如“老师,我家孩子很愿意为集体做事情的,可以让他做做小干部锻炼一下。”虽然每当这时,黄影悦老师总会提醒家长,班干部是孩子们自己投票产生的,但仍有家长坚持说“这还不是老师一句话的事情”。甚至家长说这话时,孩子就在身边。

  有意思的是,在幼小衔接期,家长似乎比老师更快受到学业压力影响。“需要到外面学些什么吗?”几乎成了老师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而老师们最关注的却是最基本的素养——是否有礼貌、能不能坐定、有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家里有没有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有的孩子能唱会跳,但直到老师离开家门,还是没有记住老师姓什么。

  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沈燕泓介绍,新生家访前,学校将老师们召集起来,一些老师扮演孩子和家长,举行“模拟家访”,共同琢磨如何更好帮家长答疑解惑。“很多家长会问老师,小学低年级没有书面考试如何保证质量、孩子零起点要不要趁假期突击一下。而老师们则会提醒家长,对孩子而言,可能学会系鞋带、学会上洗手间等小事更为重要。”沈燕泓说。

  尊重隐私不“乱访”

  如今,教师家访还遭遇了一些新的难题。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说,现在单亲家庭有许多,而且,有些家长根本不想让学校知道他们的家庭现状,学生们填的登记表上,也很难看出异样。但这些单亲家庭十分敏感老师的来访,甚至拒绝家访。因此,家访前,教师应当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该贸然敲门。他说:“事实上,我们的老师一般都会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对方拒绝,也可以把家长约出来,在离学生家近的地方找个茶室,喝喝茶聊聊天,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家庭的隐私。”

  而在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看来,家访虽是教师必须的工作环节之一,但也没必要预先设定各种条条框框,家访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彼此交流,求得教育的共识,因此,不必对家访规定得太死。“我们要求教师对新生家庭必访,这也列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在家访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给学生的学习成长、给家庭教育的环境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增进对教师和对未来课程的认识。”赵校长说。


上一篇:退休环卫工“看不得路上有丁点垃圾”   九旬阿婆捡拾小区垃圾30年 下一篇:保险携手司法迈出新步伐   国内首款互联网司法维权保险破冰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