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期,电梯“咬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上周末,电梯又现“咬人”事故,上海一名中年男子小腿被夹后截肢。就在此前,杭州、荆州也刚刚发生电梯“吃人”惨剧,而类似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不过,对于并不强制购买的“电梯险”,谁来买单成为最大的争议焦点。
两大险种直接覆盖
对于电梯事故来看,由于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概率很大,有两类保险能够提供保障:责任保险和意外险。
首先,责任保险分为三种,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的相关专家指出,承保电梯风险的险种,最为直接的就是电梯责任保险和特种设备责任险,以及公众责任险中附加电梯责任险。
一般民用或商场酒店,主要是投保电梯责任险或附加电梯责任险,特种设备责任险一般针对工业厂房等特种设备,比如压力管道、锅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并涵盖电梯。目前,市场投保较多的目前还是公众责任险,项下附加电梯责任险。
其次是意外险。作为普通市民可以选择意外险来保障此类风险,复星保德信保无忧B款综合意外伤害保险是为消费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障的一款意外险,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可以获得保险金。但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普通消费者在受到意外伤害后需住院治疗的,希望可以通过保险及时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医治。复星保德信附加意外伤害住院补贴医疗保险就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住院补贴,补偿医治费用。
电梯险并非强制
然而,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电梯险”并非强制,这也是一直备受争议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鼓励为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购买保险。在多地相继实施的“电梯安全监督办法”中,亦将电梯安全责任险纳入。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对“电梯险”鲜有“强制购买”的规定,多是用“鼓励”和“推广”的字眼。对此,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秦炯表示,“电梯险”确实不属于强制险,再加上电梯出事概率较低,很多单位存在侥幸心理,以致于电梯险的投保率一直较低。
来自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上海目前电梯量已经达到20万台,但购买电梯险的比例一直很小。另有数据显示,四川省投保电梯总数仅占总数的5.3%。
而从保费来看,其实并不高。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秦炯透露,一部电梯“电梯险”的年保费为100元左右,而保额甚至能达到100万元。而四川省的数据也显示,居民楼和公共场所的电梯,每台的年保费分别是100元和300元,一旦出险,保险公司的出险金额则多达数十万元,居民楼每台电梯年总赔付为300万元、公共场所为500万元。
谁来投保存在争议
那么,“电梯险”为何受到冷落呢?秦炯认为,电梯涉及电梯生产商、使用单位、维保公司等多个主体,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导致投保人没有紧迫性,投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电梯安全责任险该由谁来买?这在业内也存在不同观点。秦炯指出,根据“首负责任人”制度,谁的东西谁负责,如果是居民楼的电梯,就该是代表该小区使用者的小区物业公司来买。而在商场内,那就是商场来投保了。
不过,另有业内专家认为,电梯安全责任险应由维保公司来买。因为电梯安全责任险是“第三方受害险”,如果物管从业者在使用电梯时出现意外,由于物管方是投保者和被保者,不属于“第三方”范畴,则无法获得赔付,这就出现了一个漏洞。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广东、深圳就已开始试点“电梯险”,今年江苏也在推广该险种。但投保方是谁?各地的实践情况不同。
上海探索投保“新模式”
对于上海来说,全国各地频发的电梯“咬人”事故,自然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因为相对来看,作为特大城市,上海使用的电梯数量明显更多。“咬人”事故一旦发生,上海将如何处理?
对此,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秦炯表示,他们正在探讨摸索建议个新保障模式,即在推广电梯综合保险的前提下,借鉴前两年人身意外险的团购保险模式,打算与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公司合作,推出类似团购保险模式,初步打算通过网上投保。之前,针对电梯安装、维保人员事故频发的特点,该协会与幸福人寿合作推出了人身意外险的团购保险,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而借助近期“咬人”事故高发的背景下,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准备通过会员单位,发出一封公开信,对行业内的电梯保洁、维保人员做一次安全教育活动,以让“电梯险”提高关注度和受重视程度。
[新闻链接]
电梯责任险:在保险期间及保险单明细表列明的地点范围内,被保险人所有、使用或管理的电梯(包括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保险人负责赔偿。
从上海来看,关于费率,保险公司一般是根据场所的风险评估来确定的,相对来讲,客流人员多、安全隐患大的场所费率偏高,人流量少,管理规范的单位费率低,比如,百货商场的费率要大大高于办公场所。责任险一般是采用限额方式的,电梯责任一般采用每梯每人限额。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