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报道伊拉克志愿军在一次对ISIS的作战中抓捕了一名中国籍ISIS成员。不过,经其同学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确认,此人实为北大研究生刘维(化名),此行只为考古,蓄须也是为了入乡随俗。中国驻伊使馆确认,该同学目前人身安全没有问题,预计下周可以获释。该同学已与家长通话并说明本人是安全的。
被抓或非被疑IS成员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此前的报道称,“伊拉克志愿军(伊拉克对抗‘伊斯兰国’的民间武装)日前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抓捕一名中国男子。该男子是‘伊斯兰国’的一员,在费卢杰地区为‘伊斯兰国’作战时被捕”。在报道的配图中,一名华人面孔的年轻男子留着胡须、戴眼镜、身着运动装,坐在一把椅子上。两侧各站着一名穿迷彩服的人,其中一人手里拿着枪。
针对该报道,有北大学生表示:“图中实为我校考古(文博)学院一名学生,特意到两河流域参观古迹。由于语言不通被误认为恐怖组织成员,目前几位朋友已联系大使馆营救。”随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表示,报道中的男子确为该校学生刘维,目前在考古系就读。学校获知信息后,非常重视该生的安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与驻伊使馆建立联系。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使馆人员已经和伊拉克当地警方取得联系,伊方承诺会保障该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使馆向伊方提出,希望尽早送还该学生。“预计这件事不会拖很久,短时间内就可以顺利解决。”不过,驻伊使馆方面表示,该同学可能不是被当做ISIS成员抓的,但伊拉克警察也没有说他被抓的原因。
为安全留起大胡子
据刘维的同学介绍,刘维是考古文博学院2012级的研究生。尽管中东地区一直局势紧张,但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果战火把这些遗迹永远带离这个世界,刘维必定会抱憾终身,为此他选择前往伊拉克。
今年3月,刘维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篇《一个可能的伊拉克游记》,规划了14天的伊拉克之旅。刘维在游记开头写道:“上工地的时候闲得无聊,查了很多资料,做了一个伊拉克的旅游攻略,想着有朝一日太平了可以去一下。”还不无担忧地说,“现在尼尼微省的大多数景点都没有了,仅存的亚述城,要挺住啊。”
很快,刘维确定了行程,“询问了一下当地的安全情况,巴格达以南什叶派为主的区域,相对比较安全,主要想看的东西也在这里。库尔德地区当然也是安全的,中间穿越巴格达、萨迈拉、基尔库克到库尔德地区的道路,也应该可以走得通。IS的攻势还是比较猛烈,错过了今年,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些东西,而且以后学业也会比较紧张,怕是没有这么长时间假期了。”在办完去伊拉克的签证后,有同学提醒他,“还是老话,出去玩注意安全,以及带好抗高血压的药。”
早在去年暑假,刘维就进行了一次中东之旅。44天中,他先后经过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七个国家,一脸的大胡子也是为了去中东地区更加安全而留起来的。
伊拉克媒体发布的刘维(化名)被抓时的照片
站长统计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