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新区辅读学校8名学生组成“特奥体操国家队”   洛杉矶特奥会 我们来了

来自:浦东时报作者:吴燕浏览758次2015-07-17 08:44

  王江淮、邢乐、邱国良、王越、金艺、吴超、王佳莉、李想,7月21日,由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8位同学组成特奥体操国家队,将奔赴美国洛杉矶,出征2015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现属于他们的精彩。

  从6月19日到7月17日,这批特殊的体操运动员每天集结在浦东新区洋泾实验小学体育馆,刻苦训练积极备战。本报记者现场探营,记录下他们与众不同的执着、勇气和坚韧,以及他们对于比赛、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

  执着

  妈妈运动员许下心愿

  镜头1

  训练间歇,流着汗的邢乐,走到了教练施卓英身边:“施老师,浩浩快一岁了,我明天想请假陪他去拍周岁照,不知道可以吗?”施老师想了一想,微笑地点点头:“这段时间训练紧张,你都没时间陪儿子。去吧,不过后天的训练要准时报到哦!”“好的,没问题!”邢乐高兴地笑了。

  新区辅读学校此次备战特奥会的体操队阵容,可以称得上豪华且资深:8位选手中有4位年龄超过20岁,且已步入工作岗位,有的甚至组建家庭当上了妈妈。“如果没有对于特奥的一份特殊情结,他们不会选择重返赛场。”施卓英教练可谓是看着每一位弟子长大的,对自己麾下的“高龄”运动员,她格外疼爱。

  邢乐曾在2007年首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特奥会,拿下了竞技体操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3枚金牌,并被选为“上海特奥领袖”。8年后的今天,24岁的她早已组建家庭,还添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浩浩”。一个多月前,施老师的热情邀请坚定了邢乐重返赛场的决心。但不同于此前的竞技体操,这一次她要参加的是艺术体操的角逐,意味着要从零开始摸索球、圈、绳、带这些器械。凭借良好的悟性和不懈的坚持,她很快在新项目上有所突破。“7月25日特奥会开幕式当天,正好是浩浩的一周岁生日!”邢乐许下心愿:“要为儿子带回一块金牌,作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份生日礼物。”

  26岁的王江淮是队里的“大师兄”,在之前的两届特奥会中取得了体操项目的“大满贯”,拿下了14枚金牌。今年再次归队,对于已离校多年的他是不小的挑战。就在前几天,因为训练前的准备动作没到位,他背部不慎扭伤,一动也不能动。请了3天假休整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特奥会,我很珍视这次机会。”

  勇气

  参赛新手笑对挑战

  镜头2

  轻巧地拿起一个紫色球,王佳莉站到了体操毯的一角。音乐响起、嘴角上扬,灿烂的笑靥瞬间如花朵般在她的脸上盛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场边不时响起师姐们关切的话语。音乐结束,她兴奋地拿着球跑到了教练的身边,带着一丝羞涩问道:“施老师,这次有进步吗?”

  此次出征的体操队里有3名选手是首次参加特奥会。他们的身上不乏稚嫩和青涩,却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13岁的王佳莉是个爱笑的女孩,嘴角长着一对小酒窝,笑起来露出一排正在矫正的牙齿,显得特别可爱。小佳莉的记忆力不好,训练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她也会因此委屈得哭鼻子,但擦干眼泪后她仍旧坚持刻苦训练。对于她的表现,队友们如此评价:“艺术体操不仅比拼动作、节奏和姿态,还比表情,在这一点上小佳莉占了天然优势,她的笑容实在太有感染力了!”

  “好奇宝宝”李想是队里的老幺,12岁的他对特奥会、对体操、对队友都充满了好奇。休息时,他时常会认真观察师兄们训练,还会凑过来和师姐们聊天,一口一句亲昵的“姐姐好!”他倔强起来常常发脾气,但当家人出现在训练场边时,他就如同被注入了能量剂,动作越来越标准,自信也越来越满。

  坚韧

  擦破点皮算什么

  镜头3

  在记者的面前,17岁的吴超缓缓地摊开了左手掌。中指下面有一块壹圆硬币大小的伤口:皮肤已不见踪影,可以看到微微渗血的红色肌理。“这么大的伤口,还没结疤,训练时一定很疼吧?!”“不疼,习惯了。”说完,他又摊开了右手掌,只见几乎每根手指下面都结着一个凸起的老茧,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有的还留下了之前涂抹的紫药水的痕迹。

  体操队训练的体育馆没有空调,前段时间的黄梅天潮湿闷热,一走进体育馆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大蒸笼。每天长达数小时的训练,队员们的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脸因为热而涨得通红,发梢不断淌着汗水。蚊子也来“捣蛋”,在队员们身上咬了一块又一块。

  趁着训练间歇,记者查看了4位男队员的手,发现那一双双本该年轻的手却满是伤口和老茧。“这是体操运动员的‘标志’。”教练俞建勇告诉记者,这些伤口和老茧都是在进行单双杠等项目的训练时磨出来的。休息时,队员邱国良的手臂也在轻微颤抖,记者好奇:“你的手臂怎么了?”“可能是这几天训练紧张,用力过猛了吧!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而相对于男队员,4位女队员参加的艺术体操项目更多考验的是身体的柔韧性和艺术表现力,拉韧带是其必修课之一。17岁的金艺告诉记者,每次训练前,队员们都要到场边压腿,一压就是半小时,“拉韧带特别痛苦,到了第二天腿还会酸胀,有时甚至会酸得睡不觉。不过想想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腿举至耳边,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艺术体操的项目涉及球操、圈操、绳操、带操和棒操,要同时兼顾这些器具非常不容易。已是连续第三次参加特奥会的王越说,她足足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才做到让球“听话”,后来还渐渐悟出了道理:“每种器械都有其要领,比如你把棒操使用的棒子想象成自己双手的延伸,就一定能运用自如。”


上一篇:平安成长营里学技能 下一篇:凝聚改革正能量 营造创新新环境   浦东 25年首评十大改革创新项目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