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所名校的“小升初”考试,上千名家长蜂拥送考的震撼场面引发广泛关注。而在此前不久,郑州也有近4万小学毕业生争先恐后为进入名牌中学参加考试。
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记者调查发现,多地仍频频出现“小升初”赶考现象,一些民办名牌初中和外语学校更成为择校热门。
广州教育局规定,民办初中必须从7月1日起接受报名。然而在此之前,很多民校已经开始“暗招”。一些家长告诉记者,早在6月25日前后,很多孩子已经收到热点民校的录取通知。到了7月1日,一些违规提前招生的民校再把已经选定的苗子叫回来“走走形式”,完成注册交费。
7月4日,2015年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能力测试开考,2500多名小学毕业生报名竞争320个名额。测试采用全英文考题,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文内容及知识,录取比例约8∶1。
外国语学校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产物,当时由于国家缺乏外语类人才而开设,一直保留了选拔外语类人才的“特殊通道”。然而,如今外语类人才已相对饱和,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特权成为阻碍教育公平的最后堡垒之一。
“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就是未来前途光明的保证。”家长丁女士告诉记者,进入“南外”初中就有很大几率能进“南外”的高中部,而“南外”本部高中一年毕业生400多人,其中200人保送,200人出国,只剩下几十个学生需要参加高考。“有保送、出国、高考‘三保险’,家长怎能不趋之若鹜?”
“不要把外国语学校变成留尖子生、掐尖子生的基地,更不要把外国语学校办成出国预备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说。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取消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特权。广州在去年禁止外国语学校“小升初”笔试基础上,今年再次严格招生,市属公办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方式从“指标分配到区+面谈”调整为“指标分配到区+电脑派位或抽签”。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小升初”考试升学,意味着从小学、初中开始就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无疑是强化应试教育,扼杀孩子创造力。
“表面上是择校问题,根子是社会选择。”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特级教师傅禄建认为,要改革教育评判考核机制,真正强调学校的办学质量、特色,而不是看学科成绩。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