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位难得一见的金融大佬上周末聚首2015陆家嘴论坛,纵论资本市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支持创新创业、互联网金融、自贸区金融改革等热点话题,陆家嘴论坛还首次将“外滩金融”纳入讨论议程,整个金融圈可谓来了一场头脑风暴,不过在电光火石、智慧闪动之间,也留下了很多没有答案的疑问。
追问一:股市何时不再“广场舞”
陆家嘴论坛首日恰逢A股罕见暴跌。股市为何大跌?第一天,证监会掌门肖钢一如既往地口风严,倒是第二天来的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道出了自己的理解。
他说,内地股市是个“广场式”,就是类似满场都是跳广场舞大妈的那种地方。这是一个极具穿透性的市场,1亿多股民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把户开到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与托管银行,中间没有什么券商、没有什么投资机构。
满是大妈的广场是啥样子?脑补一下吧,音乐一起,一堆大妈欢天喜地扭起来;音乐结束,大妈该回家了,一堆人全散了。在李小加看来,中国的股市就是这样,具有一拥而上、一拥而散的特点,充满散户之间的博弈。
这样的市场结构与欧美股市完全不同,如果也用广场来比喻欧美股市,那么欧美股市的中心是上市公司,第一层是券商,第二层是投资机构,最外一层才是散户,而散户基本不用直接和上市公司打交道,完全把资金交给第一层和第二层来打理。
李小加的这番话反映出监管机构的纠结。“证监会觉得券商里面有坏人存在,出于保护散户的目的,在市场设计时把券商全赶出市场。”但结果便是,“这个市场全民皆股,水之清,清到没有什么养料”。
同样的纠结还反映在注册制改革上。
因为审批制,一大批潜力股远赴海外、曲线上市,让不少股民扼腕。今年注册制改革启动,未来中国股市会像欧美股市那样“宽进宽出”:想上就上,有没有人“埋单”就看表现,没人买就自己退市。
从监管者角度来说,实行注册制好处多多,进一步扩容以承接更多大型国际企业上市总是好处之一。有专家说过,中国股市已是全球第二大规模的市场,但沪深两市市值总规模约10万亿美元,与美国股市26万亿美元相差甚远,像阿里巴巴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要是回归A股,就像一个胖子砸进小水坑,不知要在小水坑荡起多少浪花。因此实行注册制,将使中国A股能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有望成为真正国际化的市场。
不过,也有专家说了,注册制改革会面临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旦好公司坏公司充斥A股市场,散户们有能力分辨吗?届时,这个充满散户的市场会不会更加起伏不定?
最美好的目标、最美好的理念、最美好的出发点,只是总在现实中遭遇矛盾……股市何时能不再纠结?
追问二:阳光照进“草根融资”了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年度热词,而小微企业、个人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难题,有望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民营银行的普及而化解。“大众”、“小微”这些传统金融没有顾及到的角落,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阳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朱晓明满嘴跑的都是新名词——“分布式上云”、“量子货币”,如果没听过,你就落伍了。
在他关于金融创新的发言中,核心观点是: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三者的源头。他关注阿里网商银行这样刚刚诞生的云银行,他理解“分布式上云”的革命性意义:成本低得多,在黑色星期五的时候,一秒钟有1000笔生意,“双十一”时,支付宝用“分布式上云”,一秒钟3.8万笔。
而那些互联网金融实战派,则在亲历这个革命性时代到来的时候,也产生了对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关系更深层的理解。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周晔用数据说话:汇付天下进入P2P账户托管领域,两年来大概托管了700多家,占到国内P2P活跃的小一半,交易数据代表了互联网P2P实战情况。数据显示,一年半时间注册在汇付天下的投资人有500多万户,现在每天仍以3万户速度增加。“说明互联网金融确确实实激起了整个社会强烈的金融需求,否则不会有一天3万户的注册。”而同时,在500万的账户里,只有34%的人曾经有过交易,大部分人是没有交易的,没有找到中意的投资项目。“我们P2P都陷到找项目、找资产、找标的的泥潭里。大部分的传统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机构没有介入P2P。反过来,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很难处理,面对这一头热情高涨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缺乏一个手段能够嫁接过去。”
互联网金融不能只在互联网里面发展,传统金融不能只在传统玩法里玩,希望能够有一群人为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形成有效的生态圈,让阳光真能照进“草根融资”。
追问三:“等风来”的人才还要等多久
当夸客金融CEO郭震洲半开玩笑询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千人计划”在自己这里突然就不适用、办理手续陷入“死循环”该怎么办时,大家不得不感叹原来高端金融人才也会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
近年来,大批海归人才和境外人才相继来沪创业,新生代、中生代创业者却纷纷感叹在上海遭遇意想不到的定居难、拍牌难、子女入学难等种种难题。问题实非难解,但不禁让人要问,上海究竟有没有做好让金融人才安营扎寨的准备?
肖林在回答郭震洲的提问时表示,上海即将推出金融支持科创中心政策,郭震洲和一些外籍专家提出的问题都会打包解决。此时一墙之隔的另一会场,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孔庆伟也透露,上海将用五年时间,分步推进实施“3411金才计划”,努力建成金融人才集聚地和辐射地。
政策的东风要来了,但在“等风来”的这段时间里,上海每天仍有数以千计的金融人才在为引进、居留及户籍等问题困扰。而在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这些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国际金融城的地区,金融人才被签证所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政策从制定、出台到实施需要严谨的研究过程,但在上海金融大环境快速发展的当下,人才软环境的优化速度是否能再快一点?
海通证券副总经理、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宫里启晖在论坛中就提出,上海能否率先把对外籍人才的绿卡制度发展下去,使其享受国民待遇,不用担心医疗、健康、保险、子女教育的问题,而这些外籍人才不仅包含“老外”,更大一部分是归国创业的外籍华人。
预计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数量将达50万,或占到就业人口的5%到7%,并且这一数字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今年论坛已为政策改革设定了基调,明年陆家嘴再聚首,不知今年留待的问题已解决多少,人才相见会否互道一声,“恭喜成为新上海人”。
追问四:谁来支持“最先一公里”
不谈股市谈创新。肖钢在陆家嘴论坛上谈了金融如何扶持创新创业企业走好“最先一公里”。很多人反映,事后细读起来其实挺有道理。
肖钢说,在创新创业的早期阶段,面临的不确定性最高,死亡率也最高,有人称之为“死亡之谷”,导致大量社会资本不愿投资,成为投资的“市场失灵”时期。但正是早期的构思阶段、开发阶段、初创阶段,成为日后新兴产业或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条件。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解决创新创业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问题。
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的一环就是打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创新型中小企业才是最基层、最活跃、最贴近市场的科技创新主体,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主动把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主动承担风险责任,上海的科技创新就很难有跨越式发展,很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过,在现有金融环境下,这些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支持,而没有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很难有发展后劲,甚至很难存活。
平心而论,设立更多适合于中小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的平台,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金融支持创新创业,或许并不在于政府管多少事情,而在于政府放开多少事情。上海市社科院石良平教授曾经告诉记者,全球公认的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就是靠市场的力量。在那里,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有好的想法,自然就能找到合作者、找到金融支持。
实际上,在国内的创新创业市场上,活跃着像格力、复星、万达等这样的一批有实力的民企,他们会培育或聘用专业团队以专业眼光去识别市场上好的创新项目。
也许,下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我们该追问的不再是为创新企业搭建了多少融资平台,而是问放开了多少市场空间。
追问五:金融风险谁能说得清楚
陆家嘴论坛今年为金融人才发展与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设置了分论坛,而实质上,如何将风险控制做得得心应手,才是针对金融本身的创新重点。
人民币国际化中涉及到的风险成本管控多次被与会嘉宾提及,相比“人民币能否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这样直截了当的老问题,大佬们对金融基础设施创新的重视在各个会场达成默契。
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许臻在论坛中谈到,上海清算所在金融创新背后做的是基础性支持工作,为的是提早预估风险,让创新无后顾之忧。“我是一个修路的,他们怎么走我要了解情况再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他们”则是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
2014年11月,上海清算所正式推出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央对手清算(CCP)业务,标志我国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进程中又一创新举措。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主席马库斯·奇克沃尔夫解释,中央对手清算是来解决对手方的风险,另外通过CCP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市场的风险仓位比例。事实上,目前中央对手清算主要针对的业务之一就是人民币外汇交易,实现CCP意味着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系统风险的防范能力将大大提升。
与其说一切涉及金融风险防控的措施都无比“高大上”,倒不如说在外行眼中,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可如今“奋战”在投融资活动第一线的人中,有太多缺乏投资经验的“外行”,并且令人遗憾的是,暂时没有完整的法律为他们保驾护航。当外行一脚踏进互联网金融这样发展速度快到连政策都追不上其脚步的产业,投资者的权益连他们自己都无从保护。
目前英美等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发展到有系统行业标准约束的水平,有些或许值得中国借鉴。
其实,无论是从立法角度,还是从金融手段角度,一波又一波动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金融产品本身存在的风险小一些、再小一些,让投资者接触金融产品时能够被游戏规则自然保护起来。正如一位大佬所言,不能要求每一个散户都能有机构投资者的风控能力和理性,如何让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能在金融交易时把风险降到相对较低,或许不是一届论坛、几位大拿畅谈能说清的。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