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今天8时,全球加1秒   参加沪牌拍卖电商秒杀的市民勿忘对表

来自:解放日报作者:俞陶然浏览633次2015-07-01 13:55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8时,即世界时(格林尼治时间)2015年6月30日最后一刻,全世界时间统一增加1秒。以北京时间为例,原本上午7时59分59秒之后应显示8时00分00秒,但今天上午7时59分59秒后,出现的将是“7时59分60秒”,随后才是8时00分00秒。这多出来的一秒,就是“闰秒”。

  闰秒是怎么来的?公众是否需要手动调整钟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设置?

  原子时比世界时稳定

  要了解闰秒,得从时间单位说起。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韦华介绍,人类最早认识的时间单位是“日”,因为太阳东升西落最为直观。天文学上,把太阳连续两次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通俗地讲,就是太阳两次过某地居民的头顶。对太阳日平均分割后,产生了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这套时间系统叫做“太阳时”,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17—18世纪,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并不均匀,太阳日其实有长有短。这样一来,在此基础上定义的时间单位也不确定了。为此,法国科学院的特设委员会于1820年提出了“秒”的新定义:全年中所有太阳日平均长度的1/86400为1秒。这个平均日长,称作“平太阳日”,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系统就是“平太阳时”。在此基础上,国际上设立了“世界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原子振荡周期的稳定性比地球自转好得多,“原子时”孕育而生。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将铯原子钟确定的原子时定义为国际时间标准,并对“秒”做了一个新的定义:位于海平面上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中跃迁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为1秒。这套系统叫做“国际原子时”,起点是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

  协调世界时增加闰秒26次

  有了世界时、国际原子时这两套时间系统后,为保证全世界对时间描述的一致性,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协调世界时”作为国际标准时间。其英文缩写为CUT,法文缩写为TUC,作为妥协,简称UTC。

  协调世界时是怎么“协调”世界时和国际原子时的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院士介绍,原子秒长的稳定度可以比天文秒要好上数亿倍,目前全球最好的铯喷泉基准钟的相对准确度,相当于6000万—8000万年不误差1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一方面要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另一方面必须跟着原子时及时调整——规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的偏差超过0.9秒时,要给予协调世界时1个整秒的调整(增加或减少一秒),在格林尼治时间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1秒实施,这就是“闰秒”。

  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减慢的趋势,国际原子时诞生至今,世界时一直慢于原子时,所以协调世界时诞生以来,只出现过增加闰秒的情况,从未减去闰秒。此次增加1秒,是历史上的第26次。通常情况下,每过一至两年,就需要增加1个闰秒,基本规律是“三年两闰”。但也有特殊情况,如2006年元旦增加闰秒与1999年时隔7年,这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那7年里有所加快。

  我国自动调整时间基准系统

  增减闰秒是一个全球行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监测到世界时与原子时相差0.9秒以上时,就会向全球发布公告,规定在下一个6月或12月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统一对协调世界时做出调整。虽然只是短短的1秒,但各个国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系统就无法与国际衔接,在航空、航天、军事、通信、定位、金融等许多领域会出现大问题。

  我国时间基准系统由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运行。该中心已通过专用软件完成闰秒调整,确保长波、短波、低频时码、互联网、电话和时间戳等各类授时服务信号或信息的准确性。

  谈到此次增加闰秒对公众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施韦华表示,手机的时间设置来自通信基站,会自动调整; 普通手表和时钟不具备自动调整功能,市民可以对着手机、电台和电视台进行手动调整。电脑操作系统能与服务器相连并更新,通常会自动调整时间,但如果这个功能关闭了,市民则需要手动调整。当人们用电脑进行时间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工作时,可不要忘了为电脑“对表”。“如金融行业工作人员、参加上海车牌拍卖的市民及参加电商秒杀抢购活动的网友,保险起见,今天最好查一下电脑的时间设置,看看有没有增加了1秒。”


上一篇:京沪今起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下一篇:国泰君安率先上调沪深300部分成分股折算率   两融和配资资金松动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