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昨建组   褪色衣服,满是对和平的不舍

来自:新闻晨报作者:邱俪华浏览669次2015-07-01 08:49

  曾位于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是1933至1941年期间为逃离纳粹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的生活所在地,也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现已成为曾为难民点亮微光的上海纪念之所——犹太难民纪念馆。

  昨天,首部中以两国合作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在这座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建组发布会,音乐剧主创人员悉数到场,开启这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献礼的作品的排演进程。现场,导演徐俊讲述了筹备的点点滴滴,曾与徐俊成功合作的美术大师张叔平再度操刀服装设计,获金像奖、金马奖双项殊荣的作曲家金培达以及孙楠御用作词人梁芒,双剑合璧参与音乐剧词曲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灯光总设计萧丽河担纲灯光设计。制作班底可谓高手云集。9月3日,该剧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东西文化大爱合奏

  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道路崎岖而漫长,而怎样在与西方成熟音乐剧体系接轨的同时,不失去中国特有的戏剧风格和音乐剧创作原动力,是摆在徐俊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两年前概念初具雏形开始,主创人员就远赴英国和以色列等国进行音乐剧巡礼并搜集二战史料,通过对世界顶级音乐剧制作的观礼和对历史素材博物馆的深度访问,以及专家座谈研讨,反复求证犹太人在上海这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此次邀请以色列和中国上海本地专业音乐剧演员共同参与,令该剧更具历史真实感和国际化水准,同时汇聚了戏剧艺术领域杰出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

  制作班底高手云集

  作为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获得者,作曲家金培达在业内成绩斐然,他是上海人,生活在香港,求学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同时兼备东方音乐与西洋音乐的专业背景,这令他成为音乐剧作曲的不二人选。与金培达同样具有极高热情的,是作词人梁芒。梁芒对于战争题材的钟情,源于参军上前线的个人经历,因此对犹太人在上海这一题材充满了热情。据悉,在音乐旋律还未成形时,他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将内心酝酿已久的歌词呈现出来,与导演一谈就是一个晚上。

  张叔平为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设计的雪光旗袍至今仍令人赞不绝口,此次,他再次与徐俊合作,成为《犹太人在上海》的服装总设计。这位殿堂级大师对导演在此次音乐剧中提出的概念“无色美学”产生了特殊的共鸣,因为对一贯注重色彩的张叔平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前期研讨过程中,张叔平非常注重细节,他认为,一路颠沛流离的犹太人到达上海时,衣服一定是有沧桑感的,哪怕有色彩也已经褪去华彩,所以他设计的衣服,一定是褪色的。

  艺术还原历史细节

  讲述一段历史,最重要的是真实。为此,《犹太人在上海》剧组远赴英国与以色列进行考察,造访无家学者,对作品剧本进行考证和推敲,力求在历史真实和艺术加工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同时也将戏剧张力提升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说起以色列之行,徐俊表示“印象深刻”,在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一幅幅照片撞击着徐俊的心灵。无言的黑白照片仅用定格的一瞬,就将战争长久的创痛和悲哀呈现在世人眼前,激发了徐俊的创作灵感。

  经过不断挖掘和整理,犹太人在上海生活期间发生的历史真实事件“手榴弹的故事”成为剧本创作的骨架,在这个历史事件里,一位正义的犹太青年运用军工知识,拯救战场上的中国人,而上海工人也为了保护这位犹太青年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主创抓住这个感人的故事,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既保留了历史真实性,又丰富了舞台场面。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后的今天,也许许多故事并不会被人们再次想起,也很少有故事会有机会在舞台上呈现,但这段历史就像位于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摩西会堂一样,褪去了时光却褪不去颜色,见证后人对和平时代的珍惜。


上一篇:本市今起实施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 下一篇:战火纷飞年代,交大有段骄傲历史   宋庆龄曾在学生宿舍执信西斋设立“国民伤兵医院”,救治十九路军伤兵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