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能否及时扑救,主要不是靠云梯车、直升机,而是靠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如烟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能否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启动,楼内消防供水系统是否有用……
但是,如何确保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监管难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建筑所有人、物业管理方和公安消防部门。今年以来,杨浦公安消防支队在上海市消防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创新,用酷似智能穿戴设备的“物联网”技术,攻克了这一难题。
建筑消防设施维保监管难
目前,上海共有24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4万余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达400多幢。
据上海市消防局专家介绍,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主要依靠的力量并非云梯车、直升机这些看似先进的外部灭火设备,而是靠建筑内部自身的消防设施。自动喷淋应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喷水,大楼消防供水系统应及时启动,墙式消火栓保证可以正常出水。
如果把建筑比作人,火灾比作入侵的病毒,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就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整幢建筑就完全丧失了抵抗力。
因此,对于每一幢建筑而言,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都至关重要。如同每部电梯都有专业的维保单位一样,每幢大楼的消防设施也都有自己的维保单位,必须定时对这些消防设施进行维保、检修。
然而,因为专业性较强,再加上能力、责任心、成本等人为因素,消防设施维保的监管一直是个难题。
“维保人员可以在登记本上打勾,但消防设施是不是真的完好有效,依然难以保证?”一名防火参谋说,目前上海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近1万家、其他消防安全单位近50万家,但一线防火监督警力只有不足400人。
针对警力不足的现状,在上海市消防局统一部署下,杨浦公安消防支队主动创新,向科技要警力,积极探索使用“物联网”,力求解决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监管难的问题。
“体检”酷似智能穿戴设备
今年5月,控江路一家购物中心成了杨浦区第一家安装“物联网”系统的单位。
杨浦公安消防支队赵警官打了个比方,这套系统有点像现在流行的智能穿戴设备,只要戴个手环在手上,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到人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与智能穿戴设备的工作原理相类似,工程师们把末端水压采集装置(功能与手环类似),安装在最容易发生故障的供水管网和自动喷淋末端,用来实时采集水压数值,一旦水压不达标,便会立即通过无线传输,传导至“物联网”的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发出故障警报。
“您所负责的建筑发生其它故障,在B1层2区消火栓按钮处。请及时处理。”赵警官说,这些故障信息除在网页端实时显示外,还将通过手机短信发给物业负责人和维保人员。故障警报发出后,维保人员必须上门处置,而处置结果也将及时反馈在网页终端上。
对于杨浦公安消防支队的工作人员而言,只需登录该系统,就可以实时查看管辖范围内各建筑内消防设施的故障和维修保养情况。杨浦公安消防支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物联网”系统,逐步普及,以提升监管效率。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