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智能拐杖、多功能护理床……用玩具零件制造   小小少年设计老年用品获赞

来自:新闻晨报作者:常煜华浏览642次2015-05-25 08:43

  一根颇有点金属科幻风的拐杖,上面集成了机器抓手、电筒、摄像头、超声波探头等,还有各色电线蜿蜒其上;一张带轮子的模型护理床,可带着卧床者移动,床中间的方孔可自动打开帮助卧床者如厕……

  这是日前在徐汇区科技周活动中展示的两件为老年人而作的小发明样品。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设计者是本市的几位初中生,十来岁的他们对身边的老龄需求不乏关注,这催生了他们的创意。

  照顾瘫痪外婆催生孝心设计

  每年5月的第三周是我国的“科技活动周”,上周六的钱学森图书馆因此而平添几分热闹,2015年徐汇区科技活动周暨徐汇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钱学森科学与创新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此举行。在参观者众的科探展示区内,几十件充满新意的小发明模型或样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询问。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的三名初中生制作的多功能自动护理床就是其中之一。

  这张床的模型一看便知是给卧床病人设计的,三面有护栏,下面有四个轮子。而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床可自由移动,病人通过操控按钮,让护理床带着自己去卫生间,如厕时自动打开排便孔,离开时让马桶冲水。护理床还可带着病人去阳台,享受阳光和风景。

  这个创意来自该校初二学生王际维,同时是模型主要制作者的他告诉记者:“去年我外婆瘫痪了,家里为她买了一张护理床,可以摇起、放下。但也发现这个床不能解决老人上厕所的问题,她每每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收拾。我就想,能不能有办法。”于是他先设计了依靠连杆装置实现移动床体、开合便孔的方案,“要上厕所时,可用按钮让床移动到卫生间合适的位置,打开便孔; 之后还可指挥冲水”。不过这个方案对卫生间的空间要求太高,所以他还设计了方案2:“便孔下方放一个可开关的密封盒,使用后可等待家人集中清理。妈妈觉得这很不错。”

  他的指导老师朱超云认为这个来自生活的创意很赞。这个模型的大部分部件来自于学校乐高机器人社团里的玩具零件,在另两位初一学生任振洋和张凝宁的协作下,历时两个多月制作出来,“床垫是同学用布和泡沫衬垫缝起来的。”

  拐杖有了捡物品、跌倒报警功能

  华育中学初二学生郭子睿制作的智能拐杖也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好奇。这根外形奇特、像是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拐杖,它到底有何实用之处?

  “一般的拐杖只有单一功能,我就想能不能让它多一些功能,对老年人或残疾人来说更实用。”郭子睿边演示边告诉记者,这根拐杖下端的机械抓手可捡起地上或家具下面的小物件,避免老人弯腰的不便;前端的电筒可用来照明,为老人夜行时腾出拿电筒的手;还有超声波探头帮助使用者“看到”台阶和坡道、监控探头记录一路上的状况。更体贴的是,它还有“跌倒报警”功能:内置的陀螺仪模块(平衡器)一旦检测到一定的倾斜度,就会判断老人跌倒,通过蓝牙向指定的手机报警。郭子睿说,这个拐杖从创意到制作完成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中间几经改进,“76岁的外公也试用过”。

  华育中学的教学主任兼科技总指导老师黄立勋告诉记者,智能拐杖的制作涉及到C语言编程、电子元件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是边学边做。买零件的总成本约300元,一些部件如单片机等也是来自机器人玩具。

  “这个样品虽然还有一些预想中的功能尚未实现,但已经相当不错了。从可改进的方面说,它还可以重量更轻些、整体更简洁些。”

  小创客发明从“高大全”到接地气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项小发明已分获今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工程类一等奖。如今上海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孩子们为老年人想出的点子可谓接地气。

  “其实,孩子们设计东西时,起初总会想得特别完美,特别‘高大全’。”黄立勋对学生的创意轨迹很有心得。他在带领学生们进行科技课题研究时,发现孩子们讲到设计时,往往先兴奋地想到要设计“四轴飞行器”之类,功能包括什么远程指挥啊、自动充电啊、水面降落啊……但随着对科学创造的理解,想法会慢慢趋于务实,考虑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并考虑可行性。智能拐杖等作品的出炉也正是这种关注生活实际需求的体现。

  而这些创意发明也并不仅是孩子们“办家家”。“智能拐杖的成本已控制得不错,如能继续改进并降低成本,或许以后还能量产,毕竟它确实非常实用。”黄立勋说。


上一篇:社区微信公众号“牵起”左邻右舍   “四驾马车”每月一次联席会议有效推进各项问题解决 下一篇:春秋旅游首个公益航次扬帆远航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