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立陶宛丹斯玛舞蹈剧院的形体剧《翻滚吧,宝贝!》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迎来一批牙牙学语的小观众,这也是上海首次推出为0-3岁的小观众“订制”的演出。开演前,不少家长有些顾虑:孩子那么小,看得懂吗?坐得住吗?但在现场,小观众们用实际行动给出肯定的答案。
小观众集体享受舞台
《翻滚吧,宝贝!》是一部专为3岁前儿童创作的、还原小宝宝视觉天地的剧目。该剧艺术总监Birute透露,创作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让演员忘记自己是成人,“以往的演出中,演员们在舞台上需要的是去表达自我,而在这样的演出中,需要他们忘记自己,站在孩子的视角上去思考: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场演出并没有特别的故事主线,就是模仿不同年龄孩子的世界,用肢体语言去触发他们的感官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上的3个舞者配合着鲜艳的几何状道具,时而扮演不满1岁的婴儿,在地上爬动、翻滚;时而模仿2岁小孩走路、跑步、拍手;时而复制3岁孩子奔跑、躲藏和旋转。而舞台下的孩子,有的吸吮着手指,有的依偎着父母,也有的坐在台阶上或舞台的边缘,他们的眼睛中,有着家长们最期待的东西——专注。表演时长45分钟,对不到3岁,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宝宝来说,保持这样长时间的专注力,非常难得。
打造温馨母婴氛围
对于剧场来说,第一次迎接这么多小观众,除了剧目,还有很多需要“度身定制”的地方。总经理梁晓霞告诉记者,为了接待这么多1岁以下的婴儿,剧场特别做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准备。首先是舞台,这一次的观众区域特别进行了收缩,仅开放不到100个座位,为的就是让每个宝宝都能够近距离和舞台上的演员们互动,参与其中。其次,剧场在入口大厅处开放了多块游乐区域,让孩子们在等待进场时可以提前“热身”。此外,剧场还特别准备了母婴室,里面尿布台、温暖器等一应俱全。
不过,小观众们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昨日演出中,就有一个小女孩,趁家长不注意,跑上舞台,和演员们即兴“互动”。此外不少舞台边的小观众,看到色彩艳丽的道具在演员们手中神奇玩转的时候,挣扎着想上台。除了与家长及时沟通外,45分钟的演出中,还安排了15分钟互动时间,让小观众可以走上舞台尽情“翻滚”。
观剧年龄急需细分
如今申城演出市场热火朝天,亲子热也带动了儿童剧市场的风生水起,但儿童剧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的抱怨不绝于耳,经常在一些演出现场可以看到演了半场,小朋友们吵着退场的情况。不少传统的儿童剧难改说教习气,扮着小朋友的造型,却还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讲道理;一些根据热门IP改编的剧目又打着互动旗号,内容注水,“说有80分钟,但人偶们到观众席与小朋友握手10分钟、从舞台上抛出气球、让孩子们传递10分钟,或者从舞台两侧吹出些泡泡、抓泡泡再去掉10分钟……”周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看过不少儿童剧,他告诉记者,自己带孩子来看戏,并不想听台上的人教他们怎么样做个好宝宝,只是希望她能够在看戏的时候得到快乐,然而,因为之前没有针对3岁以下宝宝的剧目,他就遇到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情况。“有一次去看戏,舞台上的演员教台下的小朋友什么叫绝句,什么叫律诗,对于我家女儿来说,实在乏味。”
杨女士则是第一次带着2岁半的儿子来看戏,她之前也担心孩子能不能看懂,“当我看到他后来上台互动的时候,把刚刚演出里不少演员做的动作都模仿了一遍的时候,我就庆幸,今天来对了”。梁晓霞称,目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主要目标群体是0-12岁的观众,他们恰好处于非常复杂的教育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体力和智力差距非常大,他们对于艺术表演的理解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她认为,如今的儿童剧市场还是需要细分,“我们希望通过细分年龄的方式,让不同成长阶段的小观众都拥有最适合自己的节目”。
今年8月,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还将推出一部针对0-3岁儿童的剧目——来自法国的《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两次试水效果好的话,我们明年会引进更多针对低龄儿童的剧目”。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