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他们和我们有区别吗?   本周日迎“全国助残日”,晨报记者探访阳光家园:残障人士成业务能手

来自:新闻晨报作者:查睿浏览670次2015-05-14 08:31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而上海还将“助残日”前一周定为“上海助残周”。

  本周日将迎来第25个“全国助残日”,记者近日走访了静安阳光家园,目睹了阳光家园50多个学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他们在这里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不少还成了业务能手,每月收入不输于普通人。

  四层小楼呈现无障碍生活

  静安阳光家园位于新丰路339号。在静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周公望的指引下,记者参观了这栋四层小楼的全貌。

  “静安区可谓寸土寸金,但政府在助残方面肯下功夫,四个楼面还有裙房,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周公望首先介绍了裙房——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展示中心,里面有1000多种辅具。还有一些家居方面的小设计:坐轮椅的患者够不着挂在衣柜里的衣服怎么办?衣柜里有个垂下的小把手,往下一拽,横杆就移至颈部同高;碗柜里的碗够不着怎么办?抓住柜橱下部的扶手一拉,就能任意取用。

  在四层楼中,位于二楼的阳光之家最热闹,这里是智障学员学习文化、训练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地方。

  今年30岁的小五(化名)坐在大桌旁,他每天的工作是将很多纽扣整齐地扣在一张纸上。小五看似心不在焉,但速度却是最快的,“其他人每天能做50张,我一天最多能做160张。”在小五身上,完全看不出智障患者害羞的性格。

  记者发现,阳光之家是有分工的,除了小五那组扣纽扣,还有一组专门粘合宾馆门禁卡的卡套,女学员一般串珠做工艺品,还有两位在学做软陶工艺。

  三楼的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给人感觉像是一个正规的写字楼,里面的学员穿着红色的制服。“基地的学员比阳光之家的学员情况好些,能做一些复杂程度高的工作,作为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培养,现在他们正在录入市场调查问卷,这家企业已经合作了五年,反馈很好。”阳光基地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这里的学员月收入可达2000元。

  志愿者也是助残重要力量

  志愿者也是助残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静安阳光家园,有一名69岁的邱艺华阿姨坚持十年陪伴在智障学员身边。“反正退休了没事情做,还不如来这里发光发热。”邱阿姨的初衷很朴实,工作也不复杂,每次过来教学员串珠子,但十年来的风雨无阻感动了不少社工。

  “她家之前住得不远,每周过来两三次,现在搬去了彭浦新村,还是坚持每周至少来一次。”工作人员称,前段时间邱阿姨在来的路上被车撞了,但她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出现在阳光家园里。

  据上海市残联介绍,阳光家园自从2005年作为重点民生项目推出以来,上海共有226家阳光家园,注册学员共有7800余名。除静安阳光家园外,嘉定区嘉定镇街道阳光彩虹社工事务所5年来坚持“社工和残障人士做朋友”,服务受益对象20000多人次。


上一篇:最近本市接连发生“会员验资”、“转让新股”等骗局   “股市骗子”出没!大妈大叔捂紧口袋 下一篇:世博园区建成 “超级地下工程”   可提供6000个车位解决停车难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