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菜场小学”面面观:适合自己就好

来自:上海观察作者:思凡浏览611次2015-05-07 08:34

说起“菜场小学”,一部分家长总是特别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去。“菜场小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在谈菜场小学变迁史之前,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几年的小学报名时间,一位家长带了相关手续到其对口小学报名,该小学正是传说中的菜场小学。

  学校老师用普通话问对方:有人才引进居住证吗?答曰:没有。再问:那么有普通居住证吗?答曰:没有。老师继续用普通话反问:你什么都没有来我们这里报什么名?!这位家长也用普通话回答说:难道只有居住证才能报名吗?我们上海户口不可以?

  此时老师大惊,当场用上海话和旁边同事讲,竟然有上海户口的人来我们学校报名,这位肯定是外地人后来取得上海户籍的。此时这位家长用上海话接口了:为撒上海宁就勿好报名?这位老师很尴尬地笑笑,履行相关手续不提。

  接下来谈谈“菜场小学”的前世今生。

  菜场小学因何而来

  菜场小学的一个曾用名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在很多年前,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体的非户籍人口(2003年之前还没有居住证制度,要么有户口,要么持暂住证)无法在上海本地的公办小学入学,如果入学,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借读费或择校费,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缴纳不起。另外,他们老家的教材和上海本地教材不尽相同,再加上当时的非户籍人口比例较少,在上海的小学里面的融入感极低,所以即使是少数较富裕的非户籍人口(不一定是农民工),也不愿意孩子进入上海普通公办小学。

  几个原因凑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大量农民工子弟小学,其实极少数是上海各区利用各种额外的资源办学,大部分是这些农民工的老乡投资建设。这类学校因为没有政府拨款,再加上学费不能太高,所以经费上是捉襟见肘,无论软件(师资)还是硬件(校舍、设备)都不太好。当时,无论是体育老师教语文还是校舍里面不敢使劲跺脚怕震塌都不是个笑话。

  这些软硬件极不达标的学校对于主管单位来说,是件极其头疼的事情,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了吧,这些学校没有办学资质,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校舍是危房,完全应该彻底关闭,但是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读书问题怎么办;不管吧,如果出了老师虐待孩子或是危房倒塌之类的事情怎么办?主管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

  随着居住证制度的推进,非户籍人口入学上海本地学校的门槛日渐放松,所谓的择校费或赞助费也被取消。政策改变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也慢慢消失,部分被上海各区教育局收编,部分直接关闭。到了2010年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进入上海的小学的门槛极低,几乎达到了只要报名就能进入的情况。

  稍后的两年,各区慢慢收紧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入学条件,比如规定了社保缴纳年限、灵活就业证的年限等,也基本形成了每个街道大约有1-2所以收非上海户籍生源为主的学校。随着上海市区的房屋改造工作进入尾声,这些学校的学生的家长里面已经极少是原来意义上的建筑农民工,而是以居民区周围的菜场的卖菜人为主,所以农民工子弟小学这个曾用名消失了,这类学校的名称变为了菜场小学。

  小学的三个大致分类

  那么现在菜场小学情况如何呢?

  目前,大部分上海市区的小学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的是热门的优质公办小学,比如某区所谓的四大公办,这些学校别说是非上海户籍,哪怕你是上海土生土长本地人,只要房产证不是父母的基本都无法进入,更别谈是亲戚的了。而且,即使是父母的产证,父母之一也是户主,下面也要去拼孩子的入户年限,比如截至到入学当年的4月30日为止,必须要满3年等。此类学校学区房的单价动辄6-8万元每平米,甚至一些小户型可以达到10万元每平米。因此,其生源以部分本地居民以及对教育有极大热情家庭的孩子为主。尤其是后者,这些对教育颇有期望而且家境殷实的家庭的孩子,想不出成绩也难,逐渐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类学校,是以本地户籍和部分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家庭为主。这些学校里本地居民子弟较多,他们的父母对于教育多半不太上心,而那些拿着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新上海人却是深深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的成果——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是不可能在上海买得起几百万元的学区房的。相对这部分居民来说,这些新上海人对教育比较上心,而且他们自己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文凭,有相当的辅导能力,所以这类学校学生的成绩也会不错。

  第三类就是我们说的相对较差的学校,其中就包括菜场小学,家长以部分本地居民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

  这类学校的老师就颇为头疼,因为一些商贩自己都不会背哪怕一首古诗以及连ABC都不认识,毫无辅导孩子的能力,虽然他们中的某些人物质条件并不算差,但是对于教育并不重视,孩子年龄略大的时候还要帮衬家里,比如理菜等。

  在这类学校,孩子们之间的成绩差距是相当大的。从100分到80分、60分甚至20分的都有。因为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也会遇到极大挑战,是该迁就那些20分的孩子呢还是迁就100分的亦或是平均分的孩子?

  选适合自家的学校就好

  其实,优质小学和菜场小学都是相对的,正所谓事在人为,今天的优质小学,如果不努力的话明天也可能变成次级学校;而所谓的菜场小学,通过不懈拼搏,也有机会迎头赶上。

  在所谓的菜场小学里,学生教育不仅仅只是学习成绩方面。举例来说,菜场小学里面一些孩子懂事早,懂得家庭疾苦,放学后就开始在外游荡,去拣易拉罐、矿泉水瓶来换钱,换来的钱部分上交给父母,部分自己买零食。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孩子懂事早、小小年纪就懂得自力更生,这是好事情。

  而一些原本是城市家庭的父母就不是这么看了。他们认为,到处拣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很可能感染细菌。即使没有细菌,这些垃圾把书包弄脏了,光买个新书包的钱就够得上拣半年甚至一年的矿泉水瓶,更别谈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时间。对城市家庭的孩子来说,不仅仅要学语数外,还要学琴棋书画,时间宝贵。

  这里笔者无意争论谁对谁错,很多事情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如果说找配偶需要找三观接近的,那么择校其实也是一样。

  在上海,尤其是近10年来,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无论是高大上的国际学校(比如XX公学)还是体制内的民办小学,无论是国际部和体制内之间的境外班还是一些特殊的不收地段生的公办学校,几乎就是百花齐放。这么多学校,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家长只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即可,正所谓: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上一篇:S4下行莘朱路出口通行有变 上匝道往外环虹桥枢纽方向全天禁行 下一篇:35例临床试验探索世界治癌“制高点”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相关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肿瘤直径退缩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