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健全中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商业健康险在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赔付比例较低的问题依然是关注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新“国十条”等政策推动下,险企正在不断发力健康保险发展,并加速布局健康管理市场。
现状:
商业健康险赔付占比较低
在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健全中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研讨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健康保险监管处副处长李航表示,当前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不足2%,相比较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占比,依然很低。
自去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迎来诸多利好。去年8月,保险“新国十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做出顶层设计。同月,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出炉; 去年12月,中国保监会召开贯彻落实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若干意见动员会,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再次送来春风。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在政策推动下,其发展速度着实令人瞩目。
李航介绍,目前国内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在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险、护理险、医疗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4类2300多个产品。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587.18亿元,同比增长41.27%,高于整个保险行业增速; 在保险行业总保费中占比7.84%,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为投保人积累医疗保障金3000亿元。
创新:健康管理+保险
对于市民来说,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意义之一就是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缓解。事实上,面对健康险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险企正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加紧其布局健康管理产业。而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则是其发展方向。
4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旗下首款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正式上线。该创新产品定位于用户随身的“移动医生”,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在该产品的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雪非指出,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数量将翻番,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将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传统模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健康管理+保险的模式创新,在三医联动、分级诊疗等关键词上与医改的整体方向不谋而合。
这个在目前看来与现实相距甚远的目标正在借力互联网和险企的东风。
据介绍,平安健康管理的首款互联网产品“平安好医生”,包括“家庭医生”、“问诊大厅”、“健康社区”三大功能板块,用户通过该APP,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专业的线上咨询、健康评测,浏览健康资讯,并通过获得推荐和奖励,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建立健康社交网络;有诊疗需求的用户可到线下的平安诊所或专科医疗网络得到有效的治疗。
而在医保、商保方面,平安也将为更多的参保人提供大病医保服务,为客户提供保障范围更广、保障额度更高、价格更优惠的健康保险产品,减轻医疗费用过高的后顾之忧。
据悉,借助健康保险支付方的身份,平安也将保险与自身医网、药网、信息网结合,形成支付闭环。通过医疗生态便捷、优质的服务吸引目标人群,为健康险产品带来新的用户,而用户购买了保险之后,又可以进一步享受平安提供的各种健康医疗服务。
截至2014年底,平安集团健康险规模保费领先同业,高端医疗保险业务同比增长23.1%,市场排名第一。但平安健康保险及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涛仍认为:“受限于国内医疗产业未充分市场化,用户选择有限,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尚属滞后。但伴随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实施,近5到10年间,能够为优质医疗资源埋单的健康险将获得价值重估,在基础医疗服务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