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汇家园!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 联系客服 021-20783378 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飙或不飙 都是难题

来自:新闻晨报作者:王嫣浏览666次2015-04-13 08:38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你的朋友圈一定被《速度与激情7》刷屏了。或许你还注意到,周末里最吸睛的新闻也饱含“速度与激情”:F1中国大奖赛按期举行,两辆超跑在北京朝阳区大屯路隧道相撞,后面这一撞似乎能部分解释前面那场大赛所面临的状况。

  当F1进入第66个年头,上海也第12次举办了F1中国大奖赛。虽然距离2017年还很远,车迷和媒体已经在关心:2017年以后,上海是否准备继续申办F1?

  但在决定“办不办”之前,更重要的问题却是“怎么办”。是单纯当成一场体育赛事来办?还是充分利用赛事影响力,想尽办法搭车,把F1中国站变成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引擎?

  2004-2013,中国引进F1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上海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办世界最顶级的赛事,“提高城市软实力、展现改革开放的姿态、增加人民生活幸福感”这三大目的已经实现,“拉动交通旅游”至少在嘉定区的范围内也做到了。第二个十年,当上海乃至中国已经不需要大赛来体现城市综合实力,我们办F1、办顶级赛事为什么?

  具备巨大商业价值的“冠名权”,自2006年中国石化合同期满退出后便再无来者,中国站大奖赛一直“裸奔”至今。此外,12年来,除了央视、联想、爱国者、潍柴、海信等少数国产品牌,F1也鲜有中国元素。就算尝试国际化发展的潍柴,在去年春天与法拉利签约时,还被国内财经媒体描述为“非500强企业赞助F1,此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再者,上面提到的“拉动旅游”,其实并未能辐射到上海市中心范围。本地旅行社忙于组织境外游买买买,对“F1上海站”旅游项目缺乏研发兴趣。虽然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不可能像银石、斯帕那样,贴上“F1城市”的标签,但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未尽其用,也挺可惜。

  此外,同在4月的F1和上海车展,隔江而望毫无互动。原本以为,4月会成为上海的“汽车月”——从汇聚世界最顶尖科技的F1,到F1落地民用车的高端车型,再到经济适用代步工具。车迷大饱眼福,盛况当如过节。但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外热闹的只是嘉定汽车文化节,一点感觉不出上海车展将至的声息。

  相比之下,央视主动放弃F1直播也不能算是对“中国F1”的打击了。虽然这令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有点儿心疼——他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看上比赛,在欧洲汽车厂商看来也特别不可思议——国外的F1电视转播权都是要竞价购买的,免费转播权中国的国家电视台还不要?

  总之,F1引入中国12年了,但国内车企、旅游服务甚至观众本身,态度都可谓不冷不热。有人认为,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造成的,欧美人就好刺激爱冒险,大多数中国人天生缺乏激情——

  然而,两辆超跑在北京隧道里的那一撞却表明:面对速度,我们不缺激情,只是这种激情往往不在一个合适的平台去释放。事实上,这种错误的释放极可能造成更加悲痛的结果。

  甚至我们的车企似乎也只是在营销方面“挥斥方遒”,而在研发方面“固步自封”。“为什么汽车工业一点浪花也不起?这是我非常苦闷的地方。”F1中国站大奖赛平台没人利用,经营方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也很遗憾。

  谁都知道,赛车文化乃至汽车文化本质就是速度与激情的结合。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引入了F1这个全球汽车文化最大最知名的平台,有了最快的速度,却只有主办方甚至车手在挥洒激情、投放情感,车企呢?观众呢?那些上游下游产业的你你我我呢?

  F1上海站遇到的问题,韩国最近也有文章提及,事实上新加入的俄罗斯、日本、阿联酋等亚洲国家都要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办比赛?是为了多卖票,还是引进一场大赛,多制造一些盛大的场面?

  这两天肯定会有很多人去电影院感受 《速度与激情7》,影片如前几部一样“外挂”全开:车子撞成废弃塑料玩具一样,人却还能大摇大摆从里面晃荡出来。在感受这份激情的同时,别忘了,美国洛杉矶市议会早在2003年就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凡在市区街头任意飙车,一律以伤害公众的刑事罪起诉,并对车辆所有人处以较车辆原价高出数倍的罚款。飙或不飙,本不应成为难题。


上一篇:券商佣金大战一触即发 下一篇:日本的樱花树下挤满了中国游客 正式签证纸都用光了

发表评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