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王珮瑜、史依弘一场充满“争议”的京剧演出(京剧livefeed 秀),引来了法国涂鸦帅哥“七先生”(Julien Seth Malland)的灵感迸发——昨天,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以下简称“UBPA”)的白墙上,七先生继2014年深秋在上海康定路和复兴路待拆除的老房子外墙“挥罐”(涂鸦用的是彩色颜料喷灌)后再度创意迸发。不过这一次,他是和80后上海女孩、插画师大脸妞一起,用了三天的时间,把京剧给到他的灵感“涂”在了UBPA南区的墙体上。
3月27日、28日,沪上著名大青衣史依弘携手当代第一女老生王珮瑜在东方艺术中心呈现了两场充满“先锋”意味的骨子老戏。冒着“被骂”的风险,制作人魏乔请来了曾经与王珮瑜合作过墨壳原态舞台剧 《乌盆记》、以及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的天津导演马千。一直以策展人身份定位自己的马千认为,京剧骨子老戏在剧情铺陈、舞台调度以及演员表演程式方面都已经历了千锤百炼而成为经典,所以在当代舞台上,导演的任务不是改动京戏本身,而是为演出搭建一个更好地陈列与展出的视觉平台。曾在英国进修戏剧,本职工作为电视台导演的他开始考虑多媒体,最终决定尝试欧洲先锋实验剧场当下最风行的“livefeed”实时转播(在舞台背景上放一块实时转播的多媒体屏,同步放大台上京剧演员表演的局部),这大大挑战了京剧传统的观看方式,注定会引来一场争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不是一个京剧的戏迷,甚至不是一个中国人,会如何看待这样一场特殊的京剧演出?于是七先生不仅被请来看戏,还被布置了“回家作业”。昨天就是交作业的时间。
七先生告诉记者,他从1996年开始创作涂鸦艺术,1999年第一次来中国,就整整旅行了一个月。去年深秋到今年初在上海康定路600弄一处正在施工的拆迁基地留下的诸多涂鸦作品,让他在网络走红,可他其实从2003年开始,就在中国画墙画了,复兴路和新天地的墙上都有过他的“墨宝”。所以,七先生是“上海人民的老朋友”了。
虽然在上海红的时间不久,但在法国,七先生早已是公认的“全球艺术家”——他1972年出生在巴黎,毕业于法国装饰艺术学校。1990年代起开始用Seth这个名字在巴黎20区的墙上作画,以画人物出名。2003年,他与法国电视台Canal+的合作开始了,方式是“七先生的全球旅行”。涂鸦对七先生来说只是一种方式,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消失的文化”,他不断寻找、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全球城市艺术家合作,从巴西到乌克兰、越南,从墨西哥到意大利,他在不断地和当地文化进行艺术对话。这次和上海女孩大脸妞的合作就是这样一次尝试,他以后也许会和更多中国的艺术家一起,画一些更中国、更独特的主题。“从这一点来说,我的作品更倾向于大众艺术。”
其实,在七先生与上海的几次亲密接触中,不难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多以孩童为主题,充满了童趣。即使是昨天以京剧为主题的这场“命题作文”,他墙上的主角也依然是“戴着京剧脸谱的孩子们”。在他的作品中,通常都看不到画中人物的脸。为什么会这样呢?七先生表示,“笑脸和幸福的样子,不是我想要的。你看不到脸,它面向了别的东西。这代表了希望,也可能是绝望。希望和绝望是两个对立面,但它知道事情正在发生……”
[对话]
京剧可以反观现代化加速度中的上海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涂鸦艺术?
七先生:我喜欢每一个城市所蕴含的特殊地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其实我每到一地也都会做这样的尝试,就是尝试用涂鸦去表现当地的传统艺术。现在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程度都很高,尤其像中国这样处于现代化加速度的阶段里,传统文化也许会被渐渐遗忘,我只是在用我的方式做一个小小的提醒。其实相比于在美术馆里陈列,我觉得我的创作更适合在户外空间野蛮生长。我觉得原生的天然的力量,特别能打动人心。
记者:所以这次就选择了“最中国”的京剧作为主题?
七先生:我的经纪人告诉我,我去年在上海画的那些涂鸦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抓住了中国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对逝去岁月的不舍。那么该如何把这种既美好又忧伤的情感继续下去?他们想到了传统戏曲。这门艺术,不管如今如何式微,但它所承载的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古老文化和集体记忆。他们想让我作为一个外来文化的旁观者,试试看我眼睛里的京剧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上周末就邀请我去东方艺术中心看王珮瑜和史依弘的这场“京剧livefeed秀”。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很早就来过中国,当时就对京剧有过浓厚的兴趣,我也曾经和北京的艺术家共同创作过有关京剧脸谱的墙画作品。
记者:你对京剧的感受是怎样的?
七先生:对我来说,白天走在上海这个这么现代的城市里,然后晚上走进剧场看到的是这么古老的艺术,会有一种过去和现在的连接感,我把这种感觉画到涂鸦墙上。其实这也是我对京剧的看法,它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传统和现代,我觉得这样的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生命力的所在。虽然对剧情不太懂,但演员表演的细节,还有服装的那种绚丽色彩让我特别感动。其实京剧要用墙画来表达是特别困难的,所以我尝试着给我画里的人物戴上京剧脸谱,用脸谱这样的符号来表达现代的感情。我希望这次创作是从京剧的审美开始,但是大家可以在我的画里看到当代上海的感觉。
记者:你那天看的是一场非常先锋甚至充满争议的“京剧livefeed 秀”,对于这样的舞台感觉如何?
七先生:那个大屏强化了很多演员表演的细节和许多的传统元素,我觉得很喜欢。看这样的舞台会有一种强烈的“它正在消失”的感觉,所以会更想在我的涂鸦里表达,这大概是我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感情。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6-20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 All Rights Reserved